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2015-09-10 01:43凌云丽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环节教学模式

凌云丽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教学方式运用和探索过很多,但自从运用疑探教学模式之后,才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而不是单纯地讲会,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随着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单纯知识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掌握知识点和相关问题,也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那么如何授之以渔呢?当前我校主推的疑探教学模式正好体现了这一精神。“疑”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是教学的悲哀,学生不会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失败,疑探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我校自大规模推行疑探教学模式以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克服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首先,问题来自学生本身的思想认识。多数学生从思想上就不接受这种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记笔记跟不上,知识点不系统;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弱,不愿意看书、动脑,就想听老师讲现成的。于是课堂教学期间,特别是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开始说话、打闹,影响课堂纪律,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这说明这些学生想要的是“鱼”而不是“渔”。 “鱼”轻而易得,而“渔”却需要费些工夫学。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授之以渔的道理。此外,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课下提前预习,课上发挥小组力量,帮助他们,逐步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惩罚或置之不理。

其次,问题来源于教师自身对疑探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上,在某些环节中做得不足。在解疑合探这个环节,流于形式的想象很严重。以文科为例,学生展示的东西有的是参考书上的,不加理解不加概括地照搬下来,多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评价的学生只是简单说,完全正确打十分,丝毫不对展示的问题进行解释、评价,之后教师从头到尾不分重点地讲一遍,这纯粹在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求学生不能带参考书上黑板,板书一定要简练,带教材带笔记,评价的学生对展示的内容要有解释或者补充,单纯打分不得分。评价之后要鼓励其他同学质疑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活跃课堂,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才能把问题彻底解决吃透。至于老师千万不要头到尾再讲一遍,要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学生往往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反而提出一些尖锐、怪异的问题,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培养他们进一步质疑的能力,当然,如果这节课确定没必要再次质疑,我们不应该非要套“三疑三探”的死模式,而是灵活处理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棘手、很尖锐,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给时间让学生再讨论,思考成熟后再回答。对于老师没有把握的问题,师生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外进一步探究,千万不能肤浅应付。

总之,疑探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毋庸置疑,谁先掌握了它,谁就走在了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所有科目,不一定让所有教师完全照搬,我们要活学活用。比如我们针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提不出重难点问题,教学进度慢、课堂量小等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对疑探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创新了一种有集宁一中特点的疑探导练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在运用疑探这一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不同的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问题,只要认真研究肯定会想到解决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学思想。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环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