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级》看中国教育模式

2015-09-10 07:22孙云晓
中华家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马哥西西一年级

中西结合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

节目中,西西的家庭是英国爸爸和中国妈妈的跨国组合,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他们有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比如在处理西西和小马哥的冲突上,爸爸认为这就是孩子之间的打闹,不要上纲上线,而妈妈则认为孩子的行为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就容易成为道德问题;在写作业方面,西西的爸爸认为孩子刚上学,作业不需要一板一眼,他的思维不应该过早地被约束,而妈妈则认为作业就要整齐划一,按着顺序来,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长沙举办难得一见的球赛时,西西的爸爸和儿子一起向老师请假看球赛,他认为这种经历也是一种教育,而妈妈则认为让孩子请假看球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两个人的教育观点看似都有道理,所以一些父母在看过第四期的《一年级》后,就通过微信向我提出他们的困惑:中西方哪种教育方式更好?

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就专门研究过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差异。他指出,中国的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精深的知识、逻辑思维、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中国孩子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在每年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数、理、化和计算机的获奖数以及总分成绩,往往是中国孩子得第一。而西方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中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学校都有动手的课程,他们的教育反对“纸上谈兵”,注意引导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型的观点,就是要融合中西方教育模式的优点,既要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实践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比如节目中西西的妈妈对他学习进行严格要求的态度是对的,不过还需要结合他爸爸更有创意的教育方式,像他通过扮演哈利.波特来教孩子们学英语,就会让孩子感到很新颖。

家庭教育需要自由与自制相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对北京200多名孩子进行了19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发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心理特征,他将此称做“两颗种子”:一个是主动性,一个是自制力。

根据“两颗种子”的强弱,他把孩子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两颗种子都很强的孩子,比如节目中的小苹果,她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务活动上都是积极主动,而且纪律性和自制力都很强。

第二种是主动性强自制力弱的孩子,比如昊坨和西西,昊坨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能勇于表现自己,这是主动性的体现,但是他在上课时坐不住,一遇到事情就坐在地上大哭大叫,这属于自制力差的表现。西西也是如此,他能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敢于发言,但是他的自制力也不强,规则意识差,甚至为此而丢了班长的职务。

第三种主动性差但自制力强的孩子,比如小暖男,他的情绪很稳定,学习和做事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但是他很多时候不愿主动地与人交流,在面对竞争时也有一些退缩。

第四种就是主动性差,自制力也需要提高的孩子,而小马哥可能就属于这种类型,虽然他也很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但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表现得不够自信,缺乏一个积极面对的心态,而在情绪和规则意识上,他比昊坨更容易失控。

当然,节目中孩子自制力和主动性的表现也与他们成长阶段的特点有关,比如因为性别的差异,女孩比男孩的整体表现就更为出色。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应该是培养两颗种子都发达,即培养主动性和自制力都强的孩子,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平衡教育的关键是父母要做到既民主又权威。比如培养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特点,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又要求父母敢于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说不,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要进行正确的惩戒,让孩子承担他所能承担的后果,借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生爱学习比学得好重要

在《一年级》节目的第五期,孩子们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考试——语文口语考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考试可能是让他们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语言发展慢的男孩们来讲,让他们记住拼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节目中的小马哥、昊坨和西西面对看似简单的拼音时,个个面露难色。

节目中,父母帮助孩子应对考试的态度和方法,有些值得我们借鉴,有些也是需要我们避免的。比如小马哥的爸爸和西西妈妈指导孩子练习拼音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小马哥的爸爸在教儿子拼音的过程中,采用高压态度,缺乏必要的耐心,特别在孩子没有进展时,忍不住用铅笔头敲了他的脑袋;而西西的妈妈也采用威胁要罚写的方式,逼他认真学习,结果弄得孩子边哭边学。

节目中的父母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造成了孩子的童年恐慌。许多父母在面对考试时往往比孩子还要紧张,在我微信所收到父母发来的咨询问题中,近一半都是与孩子的学习相关。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学习比学得好重要,小学生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当孩子面临过高的学习压力,缺乏快乐体验时,他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更有可能产生厌学。在这方面梓公主的爸爸采用的方法就很好,他通过模仿灰太狼和喜羊羊的对话,让女儿来练习拼音;而昊坨的妈妈做得也不错,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她首先表扬了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这就避免出现过度打击孩子积极性的情况。

父母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时,要尊重孩子的特点,比如一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字和拼音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父母就需要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展现,或者结合孩子熟悉的事情来帮助他记忆,而不能采用强迫的满灌式教育,让孩子承受太多的压力。对于孩子而言,给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远比让他们沉浸在枯燥的学习中更为重要。

(孙云晓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猜你喜欢
小马哥西西一年级
种子西西的烦恼
一点不能“差”
三只手
这样过生日
给鸡添腿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愚蠢的代价
误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