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有效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探索

2015-09-10 19:19杨玉稳
考试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杨玉稳

1.激趣导入,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小学生对自然界总是带着好奇心,充满神秘感,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妙,教师应把握时间,利用这股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开启这扇大门。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科学课的最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自然现象和事物,启发学生参与、想象、猜测、探索,老师要因势利导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学好。科学课时每周较少,课外作业如观察与实验、饲养等,如果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因此,我从第一节科学课开始,就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我在教学每一课时,总是设计好每课的导课,创造良好的开端,让学生觉得有趣。

2.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留意新问题的产生及解决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学生提出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科学教师不能采取置之不理或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要积极地肯定学生,根据学生的新问题与本课教学内容的紧密情况决定解决的时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拓展,从而分析并解决问题。若是与本课教学内容没有多大联系的问题,则可放在课后再找个时机解决。在调教活动中,我注意到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活动时,学生不断地就许多新的情况问老师,老师都很有耐心地在课堂上一一作答。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解决的,教师大可不必有问必答,要给学生留下一些质疑的探究的空间。面对科学探究问题,我们都应该踏实、谨慎,切不可急功近利。在一节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算教师想解释,往往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变得仓促,这往往会给学生留下科学知识抽象的印象。若科学性的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验活动进行,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困难一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不愿看到的结果。相反,在科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悬念空间,反而有利于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3.在拓展环节应用电子白板开阔学生视野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校园里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等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课外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优化教材中的实验,学玩结合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游戏性质,要做好这个实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延长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激发,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5.充分挖掘环境保护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对知识要讲深讲透,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5.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体会,自觉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6.提高认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努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整个教育评价过程、怎样参与和参与了多少。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更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裁判员。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还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明确了这样的教师角色定位后,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学生,把评价的目标指向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上课时不再是背写好的教案,也不再是只关心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提出了“让教案跟着学生走”的响亮口号。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