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如歌

2015-09-10 07:22黎武静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3期
关键词:勤力秋收冬藏绕梁

黎武静

鲁迅少年时邂逅的那间房,叫作“三味书屋”。宋人有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若单论味道,想来读书之事,何止三味,当真五味杂陈。

苦读的,凿壁借一缕烛光,囊萤取一分昏亮,寒冬映雪,月夜升屋,用心处各有千秋,展页时苦中有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那个威武的汉朝,有人负薪而读,砍柴读书两不误,虽年长而不废,终有所成,名闻天下。a

在那个壮阔的唐朝,有人将《汉书》挂在牛角上,漫漫长路,蹄声嗒嗒,和着这岁月的节奏,且行且读。

读书,不为一字千金,不图洛阳纸贵,那些浮华不是它的初衷,只是偶然的结果。某些时候,我们读书,如同与一些有趣的人谈话,换个角度偷眼看世界。

什么样的读书方式,辉映着什么样的生活。在这小小的读书行为的背后,有着与生俱来的风度与态度。白乐天喜吟“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在浩荡的岁月里快乐地享受着读书的乐趣。而陶渊明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在“归去来兮”的光阴里饱览读书的风景。

有严谨者如朱熹,力主熟读深思,将读书比作撑船,“撑上水船,一篙不能放松”;劝人读书,“有一个字,便与他看一个”,如此细致入微。

有执着者如顾炎武,他读《资治通鉴》时,每日必读数卷,且一一抄录。等到读完全书时,他便拥有了两本《资治通鉴》,可谓用功勤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花开花谢年复年,如今我也读书,或在拥挤的公车上,或在等人的闲暇里。我飞快地翻动书页,见缝插针地读几行,厚厚的书陷落在岁月菲薄的缝隙里,捉襟见肘。还是爱它,即使以微不足道的方式。

曾几何时,我在学生宿舍里游荡。随便躺下,伸手从壁上的书架上取书,整个宿舍每一张床铺的每个书架上都有我最爱的那本《红楼梦》。快乐是这么简单的事,你随便坐在哪个位置,都能随手拿到那本你喜欢的书,随便翻起哪一页,都能直接掉进那个花团锦簇的大观园,笙歌院落,灯火楼台,俨然如梦。

世事如棋,书事如歌。那些跃动过的音符余韵绵长,三生绕梁。蓦然回眸,不肯或忘。那是我们相伴走过的岁月,那是我们历久弥新的年轮。

岁岁年年长相忆,年年岁岁一床书。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5年第1期,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勤力秋收冬藏绕梁
老腔新韵绕梁来
我辈勤力,未来可期——《悦读·家之少年强》观后
秋收冬藏
画龙须点睛 余音可绕梁——课堂结尾艺术探索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书香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