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如吃茶去

2015-09-10 07:22贾亦琦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茶道茶叶

贾亦琦

2014年的冬天,为了拍摄一档与茶有关的真人秀《茶道真兄弟》,林依轮走了一趟万里茶道。

这是一条源起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商贸要道,起始于福建武夷山,穿越国境南北,最终到达俄罗斯的恰克图。原本就爱茶的林依轮,经历了万里茶道的跋山涉水和怀古寻源,对茶更多了三分敬意。

林依轮称得上艺人中的生活家——他在《爸爸回来了》带着王中军逛菜市场下厨房,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沿着1号公路自驾;他还是个迷恋家居设计的装修达人;喜欢逛画廊的当代艺术品藏家。

没有工作的早上,林依轮会把客厅的茶案收拾齐整,就着晨光,烹茶煮水,给自己斟一杯醒神普洱。有时,儿子们也会过来讨一杯喝。以前怕他们受不了咖啡因的刺激,林依轮会把孩子的茶冲淡一些。

早在《爸爸去哪儿》和暖男这个词还没出现的时候,综艺达人林依轮就以“好爸爸”和“生活百事通”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在万里茶道上,林依轮和两位年轻艺人付辛博、李威结为旅伴,自驾走访茶乡和贸易重镇,最终集齐中国六大茶样送往俄罗斯的恰克图历史博物馆。这趟“茶道苦旅”,林依轮走得有滋有味。

采访最终约在林依轮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在约定采访的几天前,林依轮在骑行时不慎跌伤,胳膊骨折。但采访计划并未因此变化。如约而至的林依轮胳膊上戴着夹板,在一处角落里坐下。他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咱这轻伤不下火线。”

一谈到万里茶道之旅,林依轮脸上浮现出了兴奋。他暗自念叨,“长见识,真是长见识。很多人熟知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但对中俄万里茶道知之甚少。”

万里茶道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启程,途经中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八省及蒙古乌兰巴托,最终到达俄罗斯恰克图。在清代到民国初年长达两个多世纪时光里,一群山西商人曾行走于在这条总长5000公里的古商道,将25万吨以上的茶叶输送往俄国,其价值至少有100万两黄金。这些茶叶再经由俄罗斯输送至欧洲。林依轮讲起旅行中的见闻,眉飞色舞:“这一路上我听了好多关于茶的故事,原来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波士顿倾茶事件,都和咱们中国茶有关。”

自下梅村开始,林依轮和两位兄弟走访了乌龙、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绿茶六大种类的故乡。他们一路体验采茶、制茶的劳作,沿途寻访万里茶道上的商贸遗迹。跟着师傅摇青、砍柴、炒青,林依轮乐在其中,累了就趴在茶叶垛上打个盹,渴了还能讨茶喝。而对于天寒地冻的草原上夜宿蒙古包、扎帐篷的 “苦行”体验,林依轮也不在话下。作为大哥,他还要变着法儿地鼓励两位80后的组员,一起享受苦中作乐的旅行。

“生活能力对于我们这代人不是问题。”林依轮出生于“文革”后期,15岁那年开始跟着艺术团下基层演出。为了能多挣几块钱补贴家用,除了在台上表演弹吉他、唱歌、跳霹雳舞,装台卸台他也抢着干。“因为一次装台卸台还能多挣5块钱。”18岁那年,他只身来到广州做歌手,睡仓库,一天4包方便面解决肚子问题。“后来方便面也觉着贵,就改成5毛一斤的波纹面。”

年轻时经历的苦,让乐天派的林依轮一笑而过,在这个已过不惑的男人面前,生活本来就没什么难的。伤痛和快乐,艰苦与享受,如同喝茶,甘苦冷暖,一饮下肚。

由于自己胃寒,林依轮常年喝普洱,家里买了不少熟普和老的生普。重走万里茶道让他尝到了有烟熏荔枝味桂圆汤的正山小种。好喝的茶就像美食一样惹人迷恋。

林依轮对茶的兴趣可追溯到十六年前。他去一个法国朋友家做客,那位朋友是个中国通。饭前一道茶,席间一道茶,饭后一道茶。林依轮被惊艳到了。他问朋友,“你这茶怎么这么好喝啊?”朋友说,“这都是你们中国的啊!”这句话点醒了林依轮。中国的茶文化让外国人津津乐道,中国人却疏忽了它的珍稀。何况,茶叶那么好喝。

林依轮的喝茶之路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从迷恋茶叶到追求茶器,他开始照着书研究,什么样的壶该泡什么样的茶,什么时间该喝什么茶,为此也结交了不少研究茶道和制作茶壶的朋友。“后来觉得器材没用,开始买随手泡。随手泡喝了一段时间又觉得没那么好喝了。索性就不喝。不喝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继续摆弄起来——这一来二去,把自己之前买的那些茶再拿出来喝,才发现味道和几年前又不一样了。随着年份的增长,茶叶的再氧化,老茶越来越好喝。”

2003年出的那批金大益,林依轮跟着行家朋友一起买了一些,12年前2万多一件茶的价格到现在已经涨到20多万。被问到“怎么衡量茶叶的价值”,林依轮的标准就是“好喝”二字。“茶叶不同于艺术品,喝掉一饼就少了一饼。价值自然水涨船高,但也只有被人饮用。它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茶、咖啡、红酒,都为舌尖带来刺激,三者都是老饕林依轮的兴趣所在。咖啡是用来喝的,纯为了追求口感。他喜欢巴西的咖啡豆,酸度低,入口顺。红酒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中的知识体系非常有趣,像一部百科全书。而茶,则是用来品味的。林依轮说,“历史上几度的文化断裂让我们的茶文化从人们生活方式中淡去了,茶原本可以像红酒一样自成体系。”这种感慨在万里茶道的旅行中体会得尤其深刻。

从山明水秀的南方茶林到冰天雪地的草原,林依轮见证了茶叶与人文的息息相关。北方的高寒地区肉食居多,“腥肉之食,非茶不消”。对于蒙古、俄罗斯人来说,中国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历史记忆。“我们需要找回的就是这种久违的生活方式和历史记忆。”在茶农家里的劳作体验让林依轮体味到一杯茶、一餐饭的来之不易。“以后不论一杯茶的价格贵贱,我都会尊重它,把它喝净。”这是此番寻茶之旅带给他的最大感受。

猜你喜欢
茶道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体验茶道魅力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道人生
香喷喷的茶叶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