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类型与报考技巧

2015-09-10 07:22刘成杰
考试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刘成杰

摘 要: 目前,我国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共三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前者属于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后两者则为非学历教育招生考试,考生报考时结合本人情况,通过精确选择考试方式、专项计划及在职与否等内容,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错误报名,提高录取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考试方式 报考技巧

目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共三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通常于招生年度的元月份或招生年度前一年十二月份举行,属于学历教育招生入学考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通常分别于每年的十月份和五月份举行,二者均属于非学历教育入学考试。

三种类型看似简单,性质分明,实则内涵复杂,若非专业人士,不经一番研究,普通考生尤其忙于工作的在职考生,很难清晰准确地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考试类型。而且事实证明,每年的招生考试中,均有一部分考生最终未能被录取或遇到种种被动,并非因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足或自身条件不符,而是因为自己未能准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类型或考试方式。因此,笔者拟结合我国现行招生制度及笔者招生工作经验,尝试梳理出更直观、更易于理解与把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类型及其报考技巧。

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招生考试

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接受科学及文化知识训练的受教育经历。我国的学历是指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学历证书通常为毕业证书,特殊情况下无法取得毕业证书时会获得结业和肄业证书;经过学历教育培养合格的考生,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会获得相应专业的学位证书,即获得通常所说的“双证”。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及国家政策精神目前的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招录的考生为学历教育;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两种考试招录的考生,属于非学历教育,主要是指目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受教育者毕业后只能够取得学位证书而无学历证书的受教育经历及其教育形式。

二、学历教育考试方式的分类

非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方式较明确,且报考考生均属于已经具有工作经历且为在职的考生,相对明确,此处不再赘述;而招录学历教育考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则考试方式较繁杂,达八种之多,分别为: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及农村师资计划;为便于把握和理解,笔者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及工作经验,结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标准信息库结构》将各考试方式内涵及要点重点详述如下。

(一)全国统考类型

全国统考:全称为“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方式码为21,是指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的考试。应当说,绝大多数考生参加考试均是该种考试类型。

(二)推荐免试类型

1.推荐免试:全称为“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方式码为22,该考试方式是指被本科就读学校推荐,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所选择的考试方式。实质上,该类考生无须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笔试,通常于招生年度前一年的十月份参加所报考学校组织的“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面试”即可。目前,根据教育部政策,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尚不允许以“推荐面试”方式入学。

2.农村师资计划:考试方式码为29,与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相同,属于“专项计划”,该类型考试方式仅面向“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开始通过“推荐免试”方式,鼓励吸引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县学校任教,定向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换言之,“农村师资计划”考试方式,选报考生首先应为“获得农村师资推进免试资格”的应届毕业生(与上述“推荐免试”中考生的资格相同),且只能报考专业学位中教育硕士类别下的领域(除教育管理)。

(三)单独考试类型

1.单独考试: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命题的考试方式,属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性质上与“全国统考”地位相同的考试方式之一;单独考试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是其不同于“全国统考”之处,但其并非一些考生所误解的“单独组织的一种考试”。以该种考试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教育形式及所获得的学历、学位方面与以“全国统考”方式入学的考试完全相同。目前,并不是所有专业均允许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术学位各学科均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但专业学位仅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

2.强军计划:考试方式码为27,属于专项计划,应始于2002年,是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文件精神,面向军队在职人员专门设置的一种考试方式,全称为“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根据教育部规定,选择强军计划考试的考生,无法选报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所面向的专业领域,即不得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等专业领域。其实,强军计划虽为一种独立的考试方式,但按教育部规定其采取“单独考试”方式进行考试,即“强军计划”考试方式的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招生单位自行命题,与上述“单独考试”考试科目相同或相似。

3.援藏计划:考试方式码为28,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内地高校援藏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2〕6号)》文件精神设置,自2003年起实施,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特定高校面向西藏自治区在职干部中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目的在于改善西藏在职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西藏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上述文件规定,援藏计划考生采用“单独考试”方式进行考试。此外,与强军计划相同,选择援藏计划考试方式的考生,无法选报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等专业领域。

(四)联考类型

1.管理类联考:考试方式码为25,是指报考专业学位中“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几种专业的考生应选择的考试方式;该类考试方式初试仅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只需考外国语(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初试阶段不需要参加政治理论统一考试;管理类联考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和组织阅卷。

2.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方式码为26,是指报考专业学位中“法律硕士(非法学)”与“法律硕士(法学)”两个专业领域的考试方式,报考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考生不得选择。该考试方式共四门考试科目,前两门考试科目与“全国统考”相同,分别为统考外语及统考政治,后两门考试科目为法律硕士专业科目联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题及阅卷管理工作。

三、考研的报考选择与技巧

尽管考生本人已经确定“考研”,但究竟要考的是哪类“研”,不经一番分析和研究,的确无从下手。笔者结合前述分析,特提出如下报考选择技巧,以期让考生一定程度地避免错选错报,提高录取几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确定在职与非在职学历。很多考生会混淆“在职与非在职”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关系,通过前述分析,可以明确的是非学历教育报考考生均需在职考生,而学历教育报考考生,可以为在职也可以为非在职,根据教育部新精神,在职考试选择学历教育报考时,培养方式选择“定向就业”即可,顺利毕业后仍可以获得“双证”。

其次,选择正确的考试方式。非学历教育无所谓考试方式,学历教育招录考试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才存在考试方式。其实,其虽有八种类型,但实质而言,如上述笔者所作划分仅四类而已:全国统考、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推荐免试(含农村师资计划)和全国联考四个类别,考生可以按照本人情况采用排除法的方式,重点确定是否符合单独考试报考条件或是否为全国联考考试方式,进而作出正确选择。

此外,关注专项计划。在了解上述考试方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考生应结合本人实际情况报考,进一步仔细分析,看是否具备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在前文已有比较明确的分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根据教育部文件,除此三种专项计划外,全国统考考试类型中,还有一种名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专项计划,一般称之为“少民骨干”,是国家为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的特殊计划。近年来改计划的国家线基本维持在总分240分,且单科不限制分数,因此,如果本人符合报考条件,且个别考试科目基础不是特别扎实,选择该专项计划,无疑会大大提高录取率。

注释:

①原称“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2015年起,教育部将其名称调整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硕士层面的招生考生,该类型考试最严格,也更为复杂,本文重点阐释分析该类型考试。

参考文献:

[1]马玉臣.研究生教育研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命题改革刍议,2013(1).

[2]王铭.考试与招生.瞄准考研未雨绸缪报志愿,2013(5).

[3]赵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行动与反思.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探析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