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之父李四光

2015-09-10 07:22崔立燕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李四光大庆油田周总理

崔立燕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后来又去了英国,他专心于科学技术研究。在英国留学时,他先是学采矿,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地质科学发展缓慢,没有自己的地质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来到中国调查地质,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而李四光根据自己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在他的《中国地质学》一书中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讲的就是石油。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端的日子里,毛主席、周总理就询问李四光:我国天然石油远景怎么样?他乐观地回答了国家领导人的提问:我们地下的石油储量是很大的。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1958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此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以及其他油田相继建成。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滚石油冒了出来,我国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964年12月,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上世纪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导致身体越来越差,但还是坚持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猜你喜欢
李四光大庆油田周总理
李四光纪念馆:走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巨擘
周总理“喝”饭
中国地质学之父
李四光家风
从贫困家庭里走出的地质学家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大庆转型正途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