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5-09-10 03:58周颖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时刻信息技术数学

周颖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且愈来愈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近年来,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很高,他们被电脑中优美动画、先进的教学设计所吸引。教师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效果就会很显著。如我校教师庄少芬所执教的“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时分秒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实验课,上课伊始,我播放迪士尼英语动画片段:tick tock time(时钟滴滴答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新颖的画面,动听而又滑稽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时,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钟表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出: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适时板书:时分的认识……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过渡自然,顺利进行,并且效率很高。

二、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要有趣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呢?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课件,用以优化教学效果和节奏。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四、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如我在执教“比的意义”一课时,电教室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练习,学生估计会厌倦了。这时,我立即打开“生活中的比”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长和宽的比值又是多少?巧设如此悬念,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他们还在议论。

五、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找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化的素材。

六、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管学生水平差异都做同样的练习题,结果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而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如“圆的周长计算”的巩固练习,我在电脑上就作了如下的设计,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1.利用公式计算的单项练习。有一个圆(如图1),求它的周长。2.知识运用的练习。有一个半圆(如图2),求它的周长。3.训练思维的练习。有一个图形(如图3),求它的周长。

要求学生在电脑上作答,如果正确,树上就会结满苹果,电脑会让学生做下一道题目;反之,苹果树就会落叶,电脑要求学生重做一次。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目的。

七、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不仅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可以与老师探讨问题,从而形成交互学习的氛围。例如,我校数学科“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时分秒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的汇报课。由于多数学生已认识用电子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让学生打开学习专题网站上的“狐狸先生的一天”,尝试用电子计时法读写时刻,如10:45,根据钟面上的时刻答题,每答对一题加一分,这种比赛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学生既学会了看钟面上的时刻,又学会了用电子计时法表示时刻。这里设计了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刻,同伴互相说时刻,轮流拨时刻,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由浅入深,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总之,巧用现代信技术,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符合现代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时刻信息技术数学
冬“傲”时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捕猎时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天的时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