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改革下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策略

2015-09-10 03:45王学强王少爽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

王学强 王少爽

摘 要: 目前的英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无法达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要求。在此前提下,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现状,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大学教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应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市场的需求 英语教育改革 评价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也是社会和就业市场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学生应努力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英语综合知识水平。教师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根据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培养更多英语人才。

一、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现状及分析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指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能力不仅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还包括学生的文化素养。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语言交际能力,其次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进行了近十年的英语学习后,大学英语的学习可以说仍是初高中时代英语学习状态的延续:大部分学生不注重口语、听力等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并没有得到改观;英语课变得可有可无;英语学习以英语考级为动力和目标,等等。这就导致大学毕业生中许多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弱,甚至连用英语进行两分钟的个人介绍也变得困难。另外,目前大学生对提高个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认识还不是很高,考四、六级成为英语学习的主流,没有在英语文化、专业英语应用等方面下工夫,导致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较弱。此外,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掌握的英语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素质也适应不了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提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为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这既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又符合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大英语知识的输入,如何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等问题,成为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近年来,这一情况稍显改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甚至“翻转课堂”在某些大学的英语课堂中进行着实践,但并不是主流。这里一方面是有教师个体的原因,即没有参加学习或培训,教学理论和方法没有及时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如班容量大、教学设备跟不上等。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理论和方法不能跟上时代潮流

大学里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的教学理论中引进、学习和借鉴,但引进的教学理论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外语学习者。我国的英语教育还属于单纯的语言学习,忽视了“学以致用”,忽视了社会和就业市场对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实践证明,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十分重要。缺乏中国特色的英语学习理论,导致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只能学到语言的皮毛,而不是具有文化载体功能的语言。

2.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学中的英语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忽视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及对学生进行就业英语方面的指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大学英语人才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在授课内容上,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忽略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而单纯将英语作为一种学科知识传授,在注重语法、词汇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大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获得成功。

3.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英语的学习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缺乏整体布局和谋划,大学英语教材以综合英语学习和听力英语为主,而忽视了本身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教材单一;无论教材内容多么丰富,也无法弥补教材自身缺乏规范的缺陷。课程的单一性体现在教师注重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忽视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文化的培养。这就导致大学生只能成为“考试机器”,而难以成为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

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大学英语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期末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极为不利。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表现。期末测试的内容以听力、阅读、词汇和写作为主,无法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评价方式拘泥于闭卷书面测试,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评价方式过于强调阶段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极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为“高分”学习,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省,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坚持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1.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学应努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等综合培养,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这些方面实施。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统筹安排,确保课程跟上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确保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论应尽快在教育改革中应用。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是影响英语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生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进大学英语课堂,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转变授课方式

语言的学习不仅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语言的应用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缺乏活力,因此,高效的第二课堂学习等非传统课堂学习应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助力。多媒体、网络等新型学习手段可以被运用到授课之中,这样既会使得课堂丰富多彩、活泼真实,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原声电影、原版小说等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话剧、演讲、辩论、英文歌曲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一定会为英语课堂带来活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鼓励大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转变传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状况,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是学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有效地、高效地进行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5.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变终结性评估为形成性评估,最大限度地利用评价机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促进英语教育改革的成功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形成性评估操作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将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力争建立多元化、立体式、交叉式评价体系。在形成性评估操作过程中,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活动中的表现、知识运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和评价依据,并参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提高情况等。这种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评价为主线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运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和方向。建立适合时代需求和大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将会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大学英语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符合新时期对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庆生,王晓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给大学英语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5).

[3]陈兴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05).

[4]陆小明,罗华夏.就业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5]曹艳艳.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02).

[6]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08).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度课题研究(2014031902)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
让“中间地带”不再被遗忘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
浅谈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于学生成长的数学评价方式探究
试论混合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