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5-09-10 03:58姜程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英语教学

姜程

一、引言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因为它们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而且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四种技能中,听力是最基本的,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英语课程标准》(2001)对于高中英语学习有四个级别(6-9级)的目标和要求,其中7级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具体描述如此: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推断;能听懂操作性的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能听懂一般场合的信息广播,例如“天气预报”。结合学生做听力的情况及平时测试的成绩,我们不难发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现状分析

1.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不高,态度相对不太认真。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更加热情地学习课程,并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听力学习也不例外。我在授课年级进行了一个关于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与态度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与态度统计表(%)

从调查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不高,55.6%的学生一周听英语听力的次数少于三次,76.6%的学生每次听力时间大约为15分钟,每次练习听力的时间较短。除了平时教师播放录音以外,很少有学生自己主动练习英语听力,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高达59.2%,还有37.9%的学生一次也不曾主动练习过英语听力。在第6题中,42.5%的学生不同意把英语听力计入高考英语成绩。由此可见,高中生们对待英语听力的态度不够认真。

2.训练模式单一。

自2009年江苏省恢复高考听力测试以来,高中英语课堂的结构有所调整,听力训练占据了一定的课时比例。目前江苏高中学校正在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一书,每个单元都设计的Task板块中就有听力训练。但是传统的听力教学,很多老师的做法通常是让学生听录音材料若干遍,然后做相应练习,再与老师核对答案,最后老师对听力中的难点加以讲解,或干脆让学生看听力文字材料。这种训练重点在于练习的正误和最终对录音材料进行文字上的讲解,获得的是与阅读理解区别不大的对语言知识的认识,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厌倦,并且苦于方法的探索,而最终对听力的学习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外训练缺乏。

听力课堂训练时限时、限量,仅靠课堂的短短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是达不到高考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的,因此它需要学生有规律地分配一定量的课外听力时间。据笔者对本年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清晰地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全年级近400名学生,仅5%左右的学生腾出10分钟的时间听一听课文磁带或英文歌曲,几乎没有学生会抽时间进行专门的英语听力训练。这就再一次向我们表明,课外的听力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的。

4.听力配套材料样式陈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十分方便地从各种渠道得到听力材料,材料的多样要求我们从中挑选和删减。这一点对于时间、精力都有限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因此,我们更多的是从书店里购买配套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大多配备的是磁带,而现在的媒体的易携带的播放器,播放器方式已由录音机转变成MP3或MP4之类,很多学生没有条件使用设备。

5.学生听力能力缺失。

听力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愈发显得重要,占据高考总分的六分之一,是培养外语其他技能的突破点。作为工作近十年的英语教师,我在听力教学上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收效远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仔细分析起来,学生听力能力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或因素阻碍了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的辨别能力低。

英语句子中的单词,不像我们平常读单词,一个个孤立地发音,而是和临近的单词互相影响,产生连读、弱读、现象、同化、不完全爆破等现象,发生一些音的变化。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标准发音本身掌握不好,或者与标准发音差距很大,因而在听的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况,就会出现误听,在理解上出现错误。

(2)词汇量不足。

一般而言,高中英语听力材料分独白、对话两种形式,内容、篇幅都不是太多、太长。听力文章都用了较地道的语言,可是,由于学生对一些词汇的不理解或缺乏常用词汇,对常用词尤其是口语中习惯用语(俚语,成语)不熟悉,从而对听力造成很大影响。如:在《时代英语报》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Woman:Hit as hell down here.

Man:You bet.

Questions:What does the man mean?

看似很简单的两句话,由于学生对“you bet”不完全理解,从而导致这道题的正确率很低。

(3)捕捉重点和掌握细节的能力较弱。

听力课的首要目标是听懂,要求学生听懂每一个词是不大可能的,只有听懂主要和大概意思,才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主要意思,只是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加以猜测判断;还有部分学生往往忽略人名、地名、年代、时间、数字等重要细节的记忆,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如:

Question:What did the man do yesterday evening?

A.He ate out with his sister.

B.He watched a comedy film.

C.He visited Steve Martin.

听力原文:W:Did you go to the gym yesterday morning?

M:No,I hung out home.In the afternoon,I went to a movie.

W:Really?Did you see anything good?

M:Yeah,I saw that new comedy with...What’s his name?

W:You mean Steve Martin?

M:No,the little guy...I forgot his name.He’s really funny.Then I met my sister in the evening for pizza.

W:Your sister?I haven’t seen her for a long time.How is she?

M:She is fine.She asked about you.

M:Oh,did she?

这段对话由于篇幅较长,干预学生获取解题信息的障碍较多,因此,此题的得分率相当低。实际上,只要学生掌握获取重要信息的方法,排除一些干扰信息,此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一道听力题。

(4)语法知识不牢固。

英语中同义的词汇或句子相对较多,句子的语法结构变化很大。有些学生因为平时忽略了这些方面的整理和积累,从而造成了判断错误。例如:cannot...too...或cannot...enough...,若学生简单地根据句型来判断,不清楚这一句型的意思和用法,便会听词生义,对全句的意思产生误解。

(5)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听力材料内容广泛,涉及人物、历史、天文、地理、科教、医学、体育等诸多领域,因而材料融入了大量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内容。由于学生不熟悉英美等国的生活习惯、历史背景、文化特征、爱好等,因此常常感到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却不能听懂。如:

...The wind here often comes from the west.As it moves across the warm Atlantic Ocean,the water from the sea.When the wind hits the mountains of Wales,the air rises and rain falls...

如果学生不了解地形雨这一地理学科中出现的知识,听后理解这段材料就会非常困难。学生如果对地形雨的成因(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在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有所了解,听后便能轻松作答所设问题。

(6)忽略情感,情绪因素在口语中的作用。

听力材料具有丰富的情感成分,说话人的情感,情绪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这些变化往往体现为说话者说话轻重、缓慢,以及一些转达意思的连接词的运用,例如:but,however,though,even,unless,instead of等。这就要求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认真地抓住这些关键的东西,可是,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些变化,从而误解听力的整体意思。

三、策略的实施

1.培养学生听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能产生好的情绪和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学生便会产生厌倦情绪,学习也会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因此,我们在听力训练的课堂上,常会出现两种类型,一种是聚精会神,而另一种是趴在桌上,闭目养神,等到听力材料播放完后,凭感觉胡乱选上一个答案。每每遇到此类情形,学生的解释都惊人的相似:对英语听力实在提不起兴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听力材料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听力材料,即依据学生实际,活用材料,整合资源,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听力材料。

2.优化课外听力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的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等。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听力内容的体裁要广泛,同时教师可以使用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多媒体,或直接打开网站,将听说、听读、听写等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提高,注意选择的材料必须与学生的能力及心理水平一致。

3.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教学。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应力求发音准确。教师可在高一开学初始,集中上几节语音课,复习国际音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此外,要教给学生有关语调、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基本语音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词汇方面,我们可以把英语中常用的词汇扩展给学生。扩大词汇量的快捷方法是掌握构词法。例如:转化、派生等。教给学生一些最常用的前缀、后缀,如:dis-,un-,in-,im-,re-,nom-,-ful,-able,-ive,-ment,-ize,-ty,-fy等。此外,一些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如:greenhand(生手),blacksheep(害群之马),white lie(善意的谎言),out of the question(不可能),out of blue(预料之中)等,也应在平时教学中穿插着教给学生。语法教学要做到系统性、条理性,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法知识体系。

4. 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

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外语教学中应注意背景文化知识的渗透,善于总结和积累两种文化在称呼、问题、致谢、请求、告别等方面差异;通过阅读了解有关文化背景知识:西方节日,餐桌礼仪,家庭关系,等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又可以弥补因英美文化知识贫乏而引起的听力障碍。

5.教授一定的听力答题技巧。

不少人认为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没有什么策略和技巧,除了听还是听。Hamer说:“Listening is a skill and any help we can give students in performing that skill will help them to be better listeners.”O’malley和Chamot在1990年公布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在使用学习技巧方面呈明显差异。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较多使用的学习技巧包括: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有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和运用背景知识辅助理解。下面我就介绍两种较为常用的听力技巧。

(1)培养听力理解中预测技能。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预测—证实—再预测—再证实的反复过程,预测是解码的方式,证实是解码的结果。目前高考听力测试采用的都是听录音作选择的形式,先阅读题干和选项可以帮助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和重点。如果试卷上的四个选项都是地点、时间或人物等,就可以判断问题是以where,when,who,what,why,how等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听时要特别注意与这方面的信息相关的词,对于与选项无关的内容,只需听出大意即可,即使有的地方没听懂也无关大局。

(2)听的时候要根据问题和选项有目的地听。

听的目的就是快速找到相关信息并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对提高听力水平非常重要。

四、结语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这句话适用于英语教学,更适用于听力教学。英语听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持之以恒。“听力没巧,多听就好”。这句话虽不全面,却真实地反映了听力的提高贵在坚持。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理解的实际水平,随时调整,认真研究课外听力教学材料,积极创设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巩固听力材料内容,早日练就一双灵敏的耳朵。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英语教学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