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015-09-10 03:58杨敏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情境情感

杨敏

摘 要: 小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有了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对中小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 情境 情感 审美意识 审美品格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期,小学品德课堂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小学生抽象感弱、逻辑分析能力差,运用说理式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差,如果能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和对色彩敏感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则可以较容易地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巧设情境,唤醒审美意识

在品德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必须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生还处于学习初级阶段,其审美意识较弱,必须得到教师的引导才能意识到生活的美。在情境教学中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要创设情境,鲁迅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也就是说通过声音和视觉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将思想内容浸润其中。具体来说,音乐悦耳,可以渲染情境;图画悦目,可以再现情境;故事扣动心弦,都是创设情境的好材料。在小学品德教学中,优秀情景材料的良好运用,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等效果显著。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这样才会有切身之感。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来得真不容易”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了种植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后,可以立刻发动小学生到校园的种植园里进行十分钟劳动,小学生可以分工进行浇水、拔草、松土,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体悟劳动的艰辛。

二、悬染情感,增强领悟能力

在唤醒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前提下,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创设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情境,增强小学生对审美的领悟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小学品德课的重点是让小学生学会自己领悟,在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中,自己领悟判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教师要努力尝试创设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领悟力。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几个场景。场景一:山间绿树葱茏,明净的小溪缓缓流淌,不时有飞鸟从树荫下掠过。场景二:宁静的小村前,清澈的河水在奔流,牛羊在河边悠闲地吃草,突然一个人向河里倒了一桶黑糊糊的东西,黑色在河流中不断弥漫,面积越来越大,清澈的河水变得越来越浑浊。场景三:车间里,工人穿着白色的整洁制服在忙碌,一瓶瓶透明、纯净的矿泉水从流水线上奔涌而来。看完了这些以后,老师再让小学生们品尝各种各样的水,有苦涩的水(加入苏打)、咸水(加入食盐)、甘甜的水(矿泉水)、果汁等。然后,老师问学生喝这些水的感受。最后,老师再问那几个场景,哪一个是丑的,哪一个是美的。由于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水有了切身感受,很容易判断出有关水的美与丑:创造甘甜、清澈的水的人和行为就是美的,把水弄得苦涩、浑浊的行为就是丑的。

三、落实行动,塑造审美品格

审美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审美行动上。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课以后就糟蹋浪费课间餐,这样的审美能力是没有意义的。“粮食来得真不容易”这个课堂追求的是小学生真真切切地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行为的落实。由审美判断到审美行动,需要多个环节密切衔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导只是一个环节,教学本身需要做到审美化。一个没有美感的课堂,很难培养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以美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其次,教学内容的审美化。追求自由、富于创造、充盈情感等特征都是教学的审美品格。在一般审美形态上,教师要通过音乐、图画等,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在高级审美形态上,教师要表现出包容、宽容,给予小学生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内的审美教育再完美,也会有缺陷。老师要在学校的支持下,拿出一定时间带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小学生对“美”有更真切的感悟。

四、抓好细节,提高审美素养

1.挖掘课本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品德课本中,选材都是一些有健康的思想、丰富的爱憎的案例。教师在讲析这些案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点,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导他们从中探寻美与欣赏美,开启学生美的心灵之窗。通过对教材中所含美的因素的挖掘,使学生伴着美的鉴赏,从感知到领悟,再到运用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巧设美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品德课堂教学的结构艺术,指将教材内容按一定顺序和方法组合起来的艺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的需要安排课堂教学进程,突破千篇一律的机械呆板的程式化教学框子,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当然,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要从课文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如果脱离一堂课的完整意境,就体味不到它的内在美。如教“身边的美与丑”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好人的善举的同时,教育学生做无私奉献的人,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应用美的能力。

3.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品德课中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对提高学生情绪,活跃思维,展开想象,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1)巧设导读。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展开作品优美意境导入,等等。(2)营造美的氛围。如讲课时,先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欣赏雄壮的旋律,再播放音乐伴奏,引领学生进入优美的意境。(3)设计美观的板书。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要求外观相对完整,更要求能体现作品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节课的重难点,更深刻地体会所学内容,从而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通过在小学品德课中创设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别开生面的课堂中愉快领悟什么是美和丑,潜移默化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但课堂教导只是一个方面,要让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转化为审美行动,需要全方位熏陶,包括教学本身要做到审美化,让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美”,在正确选择的基础上落实到行动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