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考命题培训反思历史教学

2015-09-10 07:22郑燕华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课标后进生中考

郑燕华

我有幸参加2013年漳州市组织的中考历史人员命题培训,在紧张的几天培训中我大体知道了一份中考试卷的出炉流程,更明白试卷的出题者在一份试卷中应严格遵守的出题原则,可以说一份好的中考试卷能起到很好的指导教学的作用。通过2014年的培训,我反思教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

一、依据课标教学

根据中考命题的第一原则:依据课标命题。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老师的备课中应改变只是备课本的做法,改为先研读课标,再依据课标备课本和教学,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明确。

二、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掌握

根据中考命题原则二即基础性原则,以及试卷难易比例8:1:1,说明中考基础比例之大,这就要求历史老师把每天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讲清楚,并要求学生掌握。针对现在学生过于懒惰,特别农村中学学生,家长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回家能够完成书面作业就不错了,哪还会读书的现象。我们除了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采取措施使学生回家或至少上新课前复习旧知识,如采取课前5分钟抽背或小测,日积月累,知识得以积累巩固。

三、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可偏废

开卷考试反对过于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对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记忆是必要的,开卷考试更多的是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过程与方法,注意历史知识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

如讲到近代史关天培为保卫虎门炮台,最后血染战袍壮烈牺牲;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决心亲自舆榇出关,誓与俄人决一死战;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这些内容时,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如复习到八下为处理好民族问题和统一问题,党分别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这种比较灵活的政策,说明了我党政策的优越性,因此才有今天这么安定的国家,由此使学生产生爱党、爱国的情怀。通过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历史教育功能大大体现。老师授课时要多多挖掘类似东西,让学生先畅所欲言,等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开放性试题时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了。

四、加强基于材料情景的阅读与解析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必考题型,材料解析题是很多学生的薄弱题型,很多学生无法从给定的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因此无从答起。下面以漳州2012年历史中考试题27题为例:

漳州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引发我们对铁路交通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斯托克敦至达林敦。——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世界上第一列火车产生于哪个国家?图5机车所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

材料二:英国人于1875年曾自行修筑了淞沪铁路的一段,结果被清政府赎回拆除。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完工后,清朝官员怕火车惊动了附近的清朝皇帝陵墓,最初竟然用骡马来拖火车。——北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两条铁路的命运,折射出中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场运动的艰辛?

材料三: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路之远近计之。——孙中山

(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主张?

材料四: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如今,全国各地前往西藏观光的游客急剧增多。藏红花类藏药及其他特产也逐渐为人们熟知。

——人教版必修2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从铁路的发展中得到哪些认识?

此题第一问考察的是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作答;第二问必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1875年和1881年,以此想到发生在此阶段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第三问要先知道三民主义是哪三民,再从材料中得出铁路应属于民生问题;第四问则是提升,要想回答必须基于对上述四则材料的透彻理解:即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材料二中铁路刚进入中国时不被认可,材料三孙中山对铁路发展的重视,材料四铁路在中国的全面发展及重要性。最后得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以及新事物如果有其优越性必将为人们所接受。

五、加强历史的横向或纵向联系

中考材料题和综合题都凸显历史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及比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历史的时代特征外,还必须注重历史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及比较,如讲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应引导学生回顾古今中外的改革,因此考到改革题时学生可得心应手。

此类变形题如2012年漳州中考29题:“创意改变世界,世界因我而不同。”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20世纪初,一位美国人的“创意”,建造了汽车生产流水线,使汽车开进普通家庭,他的公司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请问他是谁?

(2)列宁在1921年的“创意”,不仅使苏维埃政权渡过危机,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列宁的“创意”指的是什么政策?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歌谣描述的是我国在农村改革上的什么“创意”?这一创意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4)现代史上,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也有很多新的“创意”,请你再举出一例并写出其“创意”之处。

六、加强课本中的图片解说

当今中考的重要特点是图文并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重视课本文字的讲解外,还必须加强重要图片的解说,以图说史,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考试中可得心应手。

七、加强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中考成绩与后进生的成绩非常关键,因此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除了重视学生智商开发外,情商教育效果更好。因为部分老师对后进生基本漠不关心,而且后进生在家里父母对其关心也不够,他们觉得自己没人爱,若我们能多关心他们,定能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每个人多用心思,教学就定能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课标后进生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