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美丽生活”

2015-09-10 07:22黄琼花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泉源习作作文

黄琼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很多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这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中,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在多彩如画的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闪光”的内容值得学生用眼欣赏,用口抒发,用笔描绘,可为什么学生总是对生活熟视无睹,难以从生活之源中舀取一瓢为己所用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感受生活脉博,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例如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景色前,提出两点要求:认真观察春天的景物,发现天空、树木、花草、庄稼、河流的变化;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不时点拨:你所看到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当学生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时,再次引导:看到这么美的“春景图”,你们联想到了哪些诗词名句?学生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的观察引导,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习作内容更丰富,情感更丰满。当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层兴趣,激发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丰富生活,获取材料

学生无话可写、无话可说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他们缺少嬉戏的欢乐、挫折的忧伤、登攀的磨难与漂流的惊险。天天吃饭读书,读书吃饭。生活枯燥乏味,自然就无啥可写。本无话,又非写不可,就必然造话说话、说假话、说空话。要学生不畏惧写作,有事可叙,有情可抒,首先应把他们适当地从“笼子”里放飞——丰富课外生活,到生活中练“歌喉”、“练翅膀”,让他们爬爬高大的皂角树,摸摸光滑的石井栏,整整碧绿的菜畦。踢几步球,练几指琴,参观历史文物,游历当地山水,了解人口骤增,调查资源锐减,认清国土浪费,看看环境污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历练感情,丰富写作素材。

三、走近生活,拓宽视野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此以往困惑师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老师一边抱怨学生习作的平淡,又一边向学生搜肠刮肚地出示老掉牙的命题;一边指责学生的习作缺少创意,又一边向学生铺天盖地地传授各种习作规则……翻阅一篇篇习作,打开一本本作文选,无不似曾相识,都罩上了厚重的尘埃。每堂作文课的重点是教学生“怎么写”,老师还会总结出一二三点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就有了一定的套路,仿佛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们从很多学生作文中看出,他们写作技能不错,会用“好词好句”,但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或者对历史一无所知,或者对大自然缺乏了解。大多数作文华而不实,空洞乏味。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文应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这充分说明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大环境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文字表现生活。“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就有多广阔”。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置身于这大千世界里并有所感悟,才能有话可说,有物可写。要让学生“有所为而作”,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把学生带出校园,使他们接触生活,从而激发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次写作兴趣课上,我给学生命题《老师?摇?摇?摇?摇 ?摇?摇我》(横线上可填写鼓励、表扬、帮助……)。大多数学生都伏案疾书,我发现其中有一位学生大概是“无米可炊”,磨磨蹭蹭了十多分钟还未动笔,低着头竟在抽屉里玩起了小玩意。我用严厉的眼神注视他,他可能发觉了,吓得赶紧抓起了笔。我过去提示他:“如果实在没有可写的事,那就写写现在的事。”他沉思片刻,终于动笔了,下课后他把《老师批评我》交给了我。他写道:“这下完了,被老师发现了,不知道老师会要怎样批评我。可是老师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这让我更不知所措……可是我分明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到了他的批评,老师我知道错了……”这位学生写的就是自己身上刚刚发生的事,在他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那种鲜活细腻的心理感受,生活的表达是那样有真情实感。所谓写作文就是把生活的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作的内容就是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也就是自己身边的生活。所以,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可供习作的机遇,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心”的机会。

四、感悟生活,拓展外延

“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用心体会,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斓,习作内容也会鲜活而具个性。小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有一种在“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从而“实现他自己的冲动”。教师要利用这种特点因势利导,当好“向导”。在学生写作时,老师就应当帮助他们用笔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就像走路,完全由他们自己走,老师只不过是向导,指好路就行了。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对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有很大帮助。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就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例如写《我的妈妈》,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寻求多个观察变换角度观察,感悟。学生习作的内容冲出了以往常见的“妈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而且关心我的成长”等俗套,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典型事例写妈妈而发愁。有一个学生的习作是《我讨厌青菜》,文章虽没有正面写母亲的伟大,却通过作者对青菜的感情变化体现母亲为家庭作出的贡献。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周围的世界,“在生活中写作,因生活的需要而写作”,让学生带着真切的生活体验作文。

猜你喜欢
泉源习作作文
杜泉源
奔涌吧!泉源
春分
习作展示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