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2015-09-10 07:22王丽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意义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王丽

摘 要: 教学质量是评估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小学体育教学作用,必须采取科学措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创新教学模式,注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意义分析 存在问题 质量提高措施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点学科,制订合理的教学与课程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与实践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十分有益。教学质量是评估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必须采取科学措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1.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分析

1.1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重点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不能很好地辨认是非黑白,一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很难改变,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科目,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就这一层面而言,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能够健全学生人格。

1.2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小学生的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很难调节自己的情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困难,根据这一问题,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于学生日后发展非常有益,也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2.现阶段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多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单纯讲课,不注重把握学生对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的了解,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不仅无法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会限制体育教学效果的增强。

2.2教学氛围沉闷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教师与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体育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可以听话地参与,但是往往怕受到教师批评,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致使教学氛围沉闷,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3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同的,学生难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在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热身运动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练习,一节课就结束了。在课堂中,教师根本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互动和交流活动,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授课模式,严重制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3.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创新教学模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例如,在“30米换物接力跑”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奔跑能力,让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姿势,提高学生协调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可以将竞赛的模式引入教学活动中,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对于此类课堂的兴趣,注意锻炼学生的起跑姿势,提高教学质量。

3.2营造出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学生是体育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引导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采取科学措施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这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精髓。为此,教师必须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多微笑,用善意的举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营造和谐、民族、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原地高抬腿跑”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原地高抬腿跑的重要意义,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属于田径项目的基础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为学生讲解相关动作要领,并与学生一起锻炼。

3.3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

传统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师是主动者,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虽然二者处在一个空间,但是很少有交叉点。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解球类运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于钟爱足球的孩子,可以将他们列为一组,进行练习;对于喜欢羽毛球的孩子,可以两两一组让他们练习……采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考虑到每一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继而增强教学效果。

4.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属于一项基础性教学,教师必须注意这门课程的意义,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更是非常有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各类因素,深化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总体素质。而学校则需要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教师配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江丽英.紧贴小学生实际,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1(02).

[2]高嵘,张建华,毛振明.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1).

[3]韩玉山.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7).

[4]李巧珍.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的快乐乐园[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4).

猜你喜欢
意义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在复杂颅脑畸形超声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探讨技能比赛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