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教育的重要性

2015-09-10 06:06路小刚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重要性

路小刚

摘 要: 当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需要的是更为彻底的全民思想解放运动,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需要微观层面上教师理念、知识结构与教学方式的变化。

关键词: 不教而教 自主教育 重要性

新时期,我们在欢呼社会进步、民主健全的同时,学生也体现出反传统、反理性,追求自由,张扬自我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平衡;二是认知与态度价值观和品德方面的不均衡;三是心理问题多,如对人不感激,对己不控制,对事不尽责,对物不爱惜等问题。这就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战。

一般传统重压、灌输下的德育管理,第一,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性格塑造,并违背教育本质;第二,不利于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第三,只能加剧师生矛盾,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第四,老师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焦虑不已。所以针对以上这些,我们有必要在德育观上有所侧重、调整。

其实“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激活”,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的自主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将成为以后教育的大势所趋。

学校里教育者灌输式、命令式、权威式的育人已很难走进学生内心,再多的苦口婆心,学生早已自我屏蔽了。我们知道决定事物的是内因,外因只起辅助作用。所以只有让学生自己成为教育者、感受者、实践者,才能真正育人,长久育人。

都说三流老师拼体力,二流老师讲技巧,一流老师出思想,那就让老师先改善教育理念吧。

所谓自主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的定义是:培养受教育者充分发挥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其实,自主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并不陌生。例如,一些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军训等活动;古人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衡水中学著名的一日三问“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今天干的怎么样?”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那么如何才能把自主教育应用到实处呢?有哪些方法呢?

一、创造环境,变换时空,改变交际圈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人作为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表现和发展出来的特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发展核心和基本要求。环境创造,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例如,家庭突遭变故后,孩子一夜之间懂事了、长大了,懂得了担当和责任。还有湖南卫视互换节目《变形计》,在城市少爷与农村苦命娃的互换体验中,总会发生一段段感人真挚的故事,每次都让我眼泪直流,很欣慰地看到城市主人公虽然桀骜不驯,但是仍怀少年纯净之心,感恩农村家人对他的关心付出,太多的故事让我感动。其中就是在环境的变换中,学生的内心打开了,他们开始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救赎。

二、寓教于实际之中

有时候成功的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学校、家庭托起的一片无云的蓝天,只会让学生与现实格格不入,矛盾、冲突之中学生才会学会很多。简单的言谈,身教太过于肤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才会有很多学生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漠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伟人在社会现实这个大百科全书中吸取养分,取得成功。例如,朱元璋《御制皇陵碑》中记载自己早年当云游僧的经历:“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它的意思是说:早晨看着哪里有炊烟就要急匆匆地赶过去化缘,到了晚上看到古寺就跑过去投宿。有时候,仰望着参天高崖而倚靠在崖壁上,听着猿猴在夜月下哀鸣而觉得无比凄凉。魂魄悠悠,父母不在,失魂落魄,四处徜徉,西风鹤唳,飞霜淅沥。我像飞蓬一样被风吹得飘摇不定,心里就像沸腾的汤水一样难受。试想一个父母双亡,年仅十四五岁的小和尚像浮萍一样受尽白眼,朝不保夕,他肯定会开始自我教育一定要出人头地,所以创下了不世功业。

三、及时干预,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有些家长和老师为了防止孩子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为构筑和加以干涉孩子的价值观,反而适得其反。既然孩子们不认可社会,那我们就给孩子们以社会现实,既有满满的正能量,又有社会负面现象,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只是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孩子前提下的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总之,现在课改已经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唯有适应这种潮流,不断地变化调整,应用自主教育理论在解决疑问中不断前进,才能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与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1997(1).

[2]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重要性
财富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极端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钙对身体的重要性
颜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