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工学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2015-09-10 06:06王宏马春龙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吸引力生源

王宏 马春龙

摘 要: 本文从技工教育生源质量、资源投入不足、师资缺乏、技工学校教育吸引力不足、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 技工教育 生源 吸引力

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技工学校毕业生看似供不应求,但繁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仅对技工学校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给出分析。

一、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生源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

据预测,到2022年,辽宁省二本院校招生22.8万人,实际应届毕业生不足25万人,基本是开门入学,选择职业学校学生寥寥无几,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滑坡不可避免。同时,受观念的影响,普通高中成为初中毕业生的首选,即使成绩较差,家长也设法让孩子念普通高中,普通高中人满为患,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技工学校,即便是免收学费,而且能享受国家每年1500元的助学基金,但做此选择的学生还是屈指可数。

在此背景下,很多技工学校为了维持办学,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招生门槛,因此大量没有参加中考或往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涌入学校,使得在校生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学生是被教育淘汰分流机制下“淘汰”下来的,他们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是为了不使他们过早地接触社会,不得不将技工学校作为他们最后的“看管所”。由此可见,把这样的学生教成“学历加证书”的合格技校生谈何容易?

(二)资源投入不足。

多年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困扰着学校发展。技工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需要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和耗材,而且教学设施设备需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据统计,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4.30%,在教育经费中,普高、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远大于职教所占比例,对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够,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素质与技工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总量缺乏,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技工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使技工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难以满足对学生教学实践的需求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教学模式僵化,内容有待提高。

技工教育的特点是教学以实训为主体,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具有多元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在沿用大、中、小学通用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学生对着教材听、教师对着黑板讲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挂图、幻灯片、录像、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但由于专业课程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教室里的常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抽象、理论与实际脱节,形成“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原理,学生被动地听天书”的现象。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同时,教师感到专业课难教。

二、技工学校教育吸引力不足

(一)技工教育地位不高。

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规中,国家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的片面宣传,人为地破坏了教育结构的平衡,导致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升普高、普高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学校。国人“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重理论、轻应用、轻职教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二)“职业岗位”吸引力不足。

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是在生产一线工作,当今生产一线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及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社会关注度不够,导致无人愿意选择。近年来,技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质量一直不高,就业稳定性较差,收入偏低,相对于其他职业,在待遇、职业地位等方面明显处于不对称位置,导致以此类职业岗位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技工教育缺乏吸引力。

(三)中职教管理结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目前,职业教育在一个计划阶段内,到底需要多少中职学生、多少高职学生,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块—技工教育、中专教育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二者结构比例如何匹配合理等问题均无明确表述。同一地区的技校、中专由于管理部门不同,政策不一致,在招生计划确定、下拨经费数量、学校行政级别、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毕业生职业资格等级、就业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了许多矛盾。同时,存在重复办学,重复设置专业,学校整合难,教育资源浪费、职业学校间招生的不正常竞争等问题。

三、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受限

技工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安置学生实训,落实学生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落实这一规定,学校是积极的,但企业方面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经济下行压力、用工减少、获利不多、岗位安全隐患、学成后跳槽等诸多因素影响,安排学生实习、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不够完善也是原因之一。

2014年,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提出“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的创新培养模式,为技工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技工学校只有真正实现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与实际操作技能对接,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段小莉.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2]霍玉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吸引力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