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史诗

2015-09-10 07:22
中华儿女 2015年13期
关键词:戍边农垦黑土地

农垦这个词语,对于中国人来讲已有些恍如隔世。北大荒,在上年纪者的脑海里,依然是一段诗史般英雄的记忆。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爱你那广袤地沃野, 爱你那豪放的风姿……啊 北大荒我的北大荒, 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这一首豪迈而悲凉的《北大荒的人》歌曲,没有多少人熟悉。只有亲历过这段艰难岁月的人,才会在唱起来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北大荒的历史,是新中国农垦的开创史。回顾这段历史,要追溯到解放战争转折的1947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转向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时期,大批部队和地方干部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的道路”、在北满创办一个粮食工厂(指国营农场)。50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亲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翻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

随后,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由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青组成的百万拓荒大军相继开赴北大荒,投身北大荒波澜壮阔的开发建设事业中,用青春、热血和汗水创造了人类垦殖史上的奇迹。

以1955年来自首都北京的青年垦荒队挺进北大荒为标志,今年正好是60周年。60年间,北大荒这片荒凉而深沉的热土,不仅书写了共和国农垦的辉煌历史,也留下了中国政治风云的深刻印记。在黑土地开拓者的奋斗历程中,这里是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反右中一大批极右分子的流放中,这里留下了他们不堪回首的记忆;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里,这里孕育了一代知情文学。《知青》、《今夜有暴风雪》等摄人心魄的作品,谱写下北大荒史诗中的另一部壮丽诗篇。

60年的历史,说不上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可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北大荒犹如流行划过星空一般,已经淡出国人的视野。于当今许多年轻人看来,这是父辈们一种依稀的岁月印记——曾经轰轰烈烈,如今悄无声息。

就在这种悄无声息中,迎来了青年垦荒队挺进北大荒60年的纪念日。当我们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片黑土地时,猛然发现,这里已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改革开放后,褪去政治运动色彩的北大荒垦区,回归了它应有的角色,那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当全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划入一家一户的经营当中,当许多农民进城务工而荒芜土地,当城镇化迅疾步伐而导致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之时,要想领略什么是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北大荒已经成为一个典型而为数不多的标本。在这一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上,机器在轰鸣、飞机在翱翔、工人在忙碌。在这里你会领略到没有比这更壮观的现代农业情景,没有比这更豪迈的田野欢歌。

自古以来,农垦战略是历朝历代戍边安民、治国兴邦的重要举措。从西汉时期的屯垦戍边,到新中国的垦荒开发,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已经成为农耕社会迈向现代化毋庸置疑的壮举。从这一古老漫长历史至今天欣欣向荣的农垦历程,必定会是一部恢弘壮丽、激荡人心的宏大诗篇。

值此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6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奔赴这片深情的黑土地。我们用三代垦荒人的奋斗故事,以期唤起当代青年对一种奋斗历程的关注,一股伟大精神的传承。

猜你喜欢
戍边农垦黑土地
我国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为“用好养好”黑土地提供科技支撑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卫国戍边英雄家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农垦国有土地直接纳入不动产登记明年底将基本完成确权发证
黑土地上稻花香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