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去和恐龙做伴

2015-09-10 07:22冉浩
红领巾·探索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纬度营地恐龙

冉浩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穿越回恐龙时代,那会是一次好玩的体验吗?

那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人类能和恐龙好好地做朋友吗?

空手去似乎不行,还得带些合适的装备呢……

气候太让人抓狂啦!

如果回到恐龙时代,我们的第一感觉可能就是胸闷……因为,在恐龙时代,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可没有现在的这么高。很多人以为远古时候的氧气含量很高,其实,这个结论只对了一部分。事实上,古生代晚期的氧气含量确实很高,浓度达到了30%,所以,那时候才孕育出了古原蜓那样的超大昆虫。但是,到了中生代,氧气的含量可能就陡然降低了。到了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时候,氧气含量可能只有现在的一半……

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之所以在晚三叠纪和侏罗纪能够自在地生活,很可能跟它们演化出了高效的低氧呼吸系统有关。至于我们,如果要穿越,最好还是背上巨型氧气瓶,或者直接穿越到白垩纪吧,这样更安全,因为,白垩纪晚期的氧气水平已经和现在的氧气水平相当了。

氧气的问题还可以靠氧气瓶来克服,但当时大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带来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却不太容易解决。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可能会导致气温非常炎热。如果人生活在那个时候,很容易中暑。迫于持续的高温压力,我们也许会往高纬度的地区迈进,那里会稍微凉爽一些。但,这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选择。因为,那个时候的大陆没有完全分离,海洋的湿润气体无法吹到大陆深处,所以,高纬度的很多地方是非常干旱的。而且,高纬度地区的黑夜,时间会比较长。要想在那里过得舒适,至少得先适应这种昼短夜长的情况。

巨兽不太好相处

毫无疑问,我们必然会遭遇到那个时代的“巨无霸”——恐龙。虽然一些食草恐龙的脾气可能会很温和,但是,大型蜥脚类恐龙可能会无视我们这样的小不点儿。所以,当一大拨蜥脚类恐龙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让路的觉悟,免得一不小心就被恐龙们给踩死了……如果你让它们感觉到了你的存在,它们也许会因此受到惊吓而开始狂奔,这样,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危险。这个时候,最骇人的不是它们的嘴和脚,而是它们那摆来摆去的尾巴尖。这玩意儿摆动的速度可以接近音速,因此是个十分危险的武器,而且,尾巴距离恐龙那个棒球大小的脑子还那么远,也许它只是无意识地一摆尾,但结果就会很严重。

有些恐龙显然并不适合交朋友,至少会比当代大多数哺乳动物更不好相处。因为,后者中的佼佼者可是有相当高的智力水平的,能够更好地与人类相处;至于恐龙,显然它们的神经更大条,或者说,会更简单、粗暴。比如长相类似当代犀牛的角龙,它们简直就是超大体型的“暴力男”,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使出它们的“必杀利器”——尖角,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所以,如果以为我们可以和恐龙愉快地交朋友,那只能说,这个想法太单纯了。

准备要充分

肉食性恐龙由于没有品尝过人,所以可能不会把人类作为猎物。但要知道,一旦它们吃过人或者想尝尝鲜,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估计天天都会来回奔跑着寻找人类的足迹。要想避免落入恐龙口,武器是必须随时携带在身的。配把手枪就可以了吧?呵呵,这可是远远不够的。对付恐龙可比今天在非洲草原上对付猛兽困难多了,步枪,甚至是自动速射武器都不可能轻易放倒一只5吨重的异特龙或暴龙……也许,我们需要配备重型武器或者肩扛式导弹。

为了安全,我们还要躲在巨大而结实的封闭交通工具里面,氧气机和空调是里面必备的配置。也许你会说,飞在天上可能会相对安全一些,毕竟翼龙的飞行能力不太强。嗯,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至于营地,一定要远离大型兽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和甲龙类的聚集地。这样,即使爆发“兽潮”,我们还有时间逃跑。

如果你还想着去露营,那就赶紧取消这个念头吧!我们的头等要务是加固营地,比如建造篱笆、围墙,外围还应该挖沟,就像建造工事一样来建造营地吧。即使如此,中等大小的恐龙仍会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比如,长着镰刀爪的驰龙类恐龙的一次攻击可能会导致人员严重的伤亡,野猪一样的原角龙也是很恐怖的……而且,去水源的时候还要小心鳄类,那时候的鳄类可比今天的鳄鱼强大和凶悍得多。

所以,去恐龙时代,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冒险,很多困难是我们面对当代动物时不会遇到的。为了生命安全,还是不要穿越吧!

猜你喜欢
高纬度营地恐龙
地磁暴期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变化特征及对精密定位的影响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
高纬度地区GPT2w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三峡房车营地
恐龙跑的快吗?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度大气阻塞对北极海冰变化的影响
板龙很呆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