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上好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课

2015-09-10 12:59诸琴娟
考试周刊 2015年104期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诸琴娟

摘 要: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幼儿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 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

我虽然上过音乐课,也听过很多音乐公开课,但对音乐欣赏课总是不感兴趣甚至刻意回避,自己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是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这首乐曲是管弦乐或器乐曲。”往往是听了几遍后孩子们已经坐不住不想听了便草草了之。怎样引导幼儿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让幼儿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幼儿之间的桥梁。通过近两年的大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实践,我改变了以往对欣赏课的“偏见”,从以往的觉得音乐欣赏课难上到比较容易上,从不感兴趣上到有兴趣上,幼儿的感受我也看得出,不但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很投入地聆听,而且听了以后喜欢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针对这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我就如何对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谈谈想法和认识。

一、让心动起来,体验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制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渠道之一。”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中或参与活动的情景下一次又一次入境,使幼儿自发地想动,一次又一次地心动起来,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欣赏课上,我常常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如:在欣赏《玩具进行曲》时,我知道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也喜欢当兵的感觉,欣赏前我就先提问:“你们喜欢玩具吗?”“喜欢当玩具兵吗?”“你是怎么玩的?”“喜欢怎么玩?”……孩子们对问题很感兴趣,都抢着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接着问:“那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听听乐曲里的玩具兵是怎么玩的?”直接引出课题,孩子们就很安静地带着问题进入了聆听角色。

当听好后要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就是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这时要引导和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的进取心。如:一句“好”,“很好”,“对”,“不错”,“真棒”,“加油”;对幼儿点头、微笑及温柔的凝视等;或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幼儿的肩膀……这些语言和行为鼓励都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动起来。这时触动的是孩子的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孩子一定能跟着你,跟着音乐“动”起来,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二、让思维动起来,想象音乐

音乐不能给人提供实见的景物、形态和色彩,却能以音韵、旋律、节奏给听众营造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根据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看到”情景、物像、色彩和形态。

音乐本身并不具备自然彩感,它不像绘画,具有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色彩,音乐只能让鉴赏者通过想象创造一幅幅自然画面。

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幼儿“留白”,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幼儿。如:在欣赏《快乐的一天》时,我就让幼儿整体聆听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想象,让《快乐的一天》通过孩子们自己元素的加入:上幼儿园、上课了、做游戏、睡觉了这些学习与生活场景做生动有趣的音乐描绘,并对不同音乐元素所表现的欢快、活泼、宁静、抒情等情绪变化能作出正确的反应,激发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

又如:《打字机》这首管弦乐欣赏,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孩子们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有舞蹈的,有情景剧表演的,有表演唱的,有配节奏乐器的……

三、让身体动起来,展现音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幼儿有了心灵的触动,有了思维的迸发,就会有欲望。让他们动起来,动中学,学中乐,让他们体验音乐,想象音乐,展示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幼儿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幼儿的参与体验。幼儿体验到乐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这时他们的想象力就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把乐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在欣赏《快乐的一天》时,我与幼儿先聊了自己快乐的一天是怎样的,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谈谈快乐一天的感受,再让孩子们把自己快乐的一天的几个学习、生活场景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课堂上孩子们的兴奋劲别提有多高了。当让他们随着音乐舞动起来时,每个人都洋溢着真实快乐的笑脸,还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在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很投入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音乐欣赏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正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总之,音乐教学就是努力使每个孩子动起来,全身心地动起来,好好地动,真正地动。只有让孩子真正动起来,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要用多变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影响孩子,吸引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会欣赏艺术,参与实践艺术,学习创造艺术,从而爱上音乐课,融入到音乐课堂,真正“动”起来。

猜你喜欢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大班幼儿绘画特点的调查分析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