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5-09-10 08:54刘秀英
新课程·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旨古诗文比喻

刘秀英

美育是运用审美形式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情感、意志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美育也是随处可见的。从自己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谈起,以与大家共勉!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而美育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注重美育呢?

一、必须突出古诗文的趣味性

很多学生都会羡慕别人出口成章,随口吟诵诗句。因为诗歌从形式上看,是讲究押韵和对仗的。因此读起来,格外朗朗上口。但是很多学生却非常害怕学习古诗文。因为很多老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只会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任何兴趣可言,因此学习古诗文如同咀蜡,实在无味。往往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试一过,统统忘掉!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徒劳的。因此,教师必须突出古诗文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才能切实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美。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其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都是工整的对偶句。找出这些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古代格律诗,从修辞的角度看,还多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如,苏轼在写西湖之美时,就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采用了新奇的比喻修辞法;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在兵荒马乱之时,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要挖掘古诗文的感染力

要善于抓住古诗文的意象和意境,对学生进行美育。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的意象有“春风”“梨花”,还有隐含的“雪花”。这些意象加上作者特殊时候的情感,就创造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深邃的意境。这个比喻独特而新奇,用春花喻冬雪,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的奇寒,而是春天般的温暖和美丽,给读者的感染熏陶是何等浓烈,从而使学生享受到了一种艺术的美。

三、要善于抓住古诗文的主旨句,对学生进行美育

一篇文章中有中心段落,用来升华文章的主旨。同样古诗词中也有自己的中心句,那就是它的主旨句。诗人也许是借物言志,也许是借景抒情……因此,在一首诗中便有了它的主旨句。这是整首诗的中心所在,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流露。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抓住主旨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切地理解古诗的中心思想。如,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出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再使民俗纯”的远大理想,从而激励学生,自小应有远大抱负。

四、要注重古诗文中美育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第一是体裁的多样性。例如,古代的绝句和律诗,使人读来,就有一种音韵美;素有“长短句”之称的词,元代散曲中的散套和小令,使人读来,就有一种参差美和节奏美;南北朝时盛行的骈体文,就更是具有音韵、节奏、参差美了。第二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如,元代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枯藤”“老树”“小桥”“人家”是静景,“昏鸦”“流水”是动景,动静相衬,相映成趣等。

总之,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补充自己,从而更好地借助古诗文来对学生进行美育。以上仅是自己对古诗文教学的经验之谈,仍有不足之处,且美育也不仅仅是这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去探索与总结。

猜你喜欢
主旨古诗文比喻
主旨演讲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比喻最爱
平淡真实显主旨
什么是比喻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