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示·释

2015-09-10 09:49宋国成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文言文

宋国成

摘 要:新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新课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诵读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试、示、释。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诵读能力

一、试,即试探、尝试

现在的学生离文言文较远,所以在心理上对文言文有畏惧感,但同时又充满好奇:之乎者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此可以鼓励他们去“试”:试着读一读,感受一下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节奏、停顿和读音上的不同;试着讲一讲,这一句、那一段写的是什么意思,体会一下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特点;试着背一背,把理解的、感悟的变成记忆,积累名篇佳句;试着品一品,几百年前的作者如何推敲字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试着评一评,鲁庄公“鄙”在何处、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代表什么样的社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试着解一解,“绝”字有几种解释,“之”字有几种用法……如此一试,试出了乐趣,试出了规律,试出了方法,也试成了能力。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慢,很费劲,学生的兴趣也不高,但是只要不放弃,多鼓励,适当点拨,便会拨开云雾见青天。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是讲授所能给予的。

二、示,即演示、出示

文言文比现代文枯燥。学生理解文言文,离不开译文,而把文言文机械地翻译成现代文,又会损伤文言文的美。可以用“示”的方法解决:对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如《扁鹊见蔡桓公》《狼》等,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文剧,在黑板上图示背景,用文言说台词,作旁白,力争创设“古”的意境;对故事性不强,但可用形体动作帮助理解的文段,也用演示方法,如学《口技》一文中一家人由睡到醒的一段时,让几个同学模拟里面的声音,一声犬吠引出一串单音,然后各种声音“一时齐发”,再加上讲台上几个“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学生对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体会得就更加深刻了。不能用演示的方法帮助理解的就用“出示”:出示一些实物,学《核舟记》时让学生欣赏一下石刻的小卧佛;出示插图,学《岳阳楼记》时找来一幅岳阳楼的挂图,从而对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直观的感受。

三、释,即解释,说明

不论“试”还是“示”,学生总有不明白之处,所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帮他们一把。一是示例。教师先做出榜样,学生再跟着学,如怎样利用工具书,怎样读出节奏韵味等。二是点拨,在懵懂中“点”一句,在徘徊时“拨”一下,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如《核舟记》中那个“左”“右”难分的段落,学生在背诵时感到很困难,这时只要点给学生,古时候“右”比“左”大,一般情况下先说“右”后说“左”,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三是补充。补充课本里没有提供完整的但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内容,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补充注释中没有而学生又没法查到的内容,如《出师表》中“庶竭驽钝”的“庶”就要补充注释给学生。

综上所述,“试”是先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示”是辅助,帮助学生试得对,试得好,“释”是保障,引导学生试得深,试得远。三种方式相结合,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便会逐渐形成或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