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调查研究

2015-09-11 16:09韩菊红岳德成姜延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韩菊红+岳德成+姜延军

摘要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夏秋季;中后期病害;发生程度;甘肃平凉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02-03

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新技术在甘肃省乃至全国玉米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增产幅度达30%以上[1],有力保障了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但随着该技术推广面积的持续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有害生物呈上升甚至猖獗发生态势,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其中病害流行是引起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调查掌握其发生种类、分布状况、发生程度等,可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采取随机踏查的方法,每县(区)随机选取3~6个乡镇,每乡镇选1~3个村,每村随机选2~4块玉米田,田中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逐株(穗)逐叶记录各主要病害发病叶片(株、穗)病情级别(病情分级标准[2-5]见表1),统计发病叶片(株、穗)数,计算病叶率、病株(穗)率及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病叶率(%)=■×100

病株(穗)率(%)=■×100

病情指数=■×100

文中以病叶率和病株率表示病害发生普遍程度,以病情指数表示病害发病严重程度,依据计算结果分别分析全市及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病害发生程度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在全市及不同行政区域发生情况

7县(区)34乡(镇)46村81块玉米田调查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瘤粉病、玉米基腐病等9种,发生最普遍的有玉米大斑病(38.72% 、88.06%。前者为病叶率,后者为病株率,下同)、玉米红叶病(36.89%、83.67%)和玉米细菌性叶斑病(37.31% 、74.21%)3种,较普遍的有玉米锈病(27.18%、65.40%)、玉米纹枯病(病株率57.06%)和玉米穗腐病(病穗率30.87%)3种,玉米瘤黑粉病(病株率4.30%)和玉米基腐病(病株率8.76%)发生普遍程度较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1.39%、10.12%)仅在少数田块零星发病;发病程度最重的有玉米红叶病(病情指数16.14,下同)和玉米大斑病(13.00),较重的有玉米纹枯病(11.61)和玉米细菌性叶斑病(11.27),较轻的有玉米穗腐病(7.82)、玉米锈病(5.23)等,轻微的有玉米叶点霉叶斑病(0.48)等(表2、3)。病害发病严重程度和普遍程度在不同行政区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玉米大斑病以庄浪县发病最重,病情指数达到26.01,灵台和静宁县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7.31和15.73,崇信、泾川、崆峒和华亭县(区)较轻,病情指数为5.79~9.57;玉米红叶病以泾川、庄浪和华亭县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19.48~20.83,静宁、崇信和崆峒县(区)较重,病情指数为12.32~17.66,灵台县较轻,病情指数为6.10;玉米锈病以崇信县和崆峒区发病较重,病情指数为12.83和8.73,灵台、华亭、泾川和静宁县较轻,病情指数为2.66~4.19,庄浪轻微,病情指数仅为0.77;玉米纹枯病以崆峒区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19.86,庄浪、静宁、灵台和崇信县较重,病情指数为10.07~13.58,华亭、泾川县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7.49和5.89;玉米细菌性叶斑病以崇信、灵台县最重,病情指数分别为20.50和17.82,静宁、庄浪县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5.20和10.99,崆峒、泾川和华亭较轻,病情指数为3.09~7.02;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在各县(区)无明显差异,均呈轻中度发病,病情指数在5.88~10.62之间;玉米叶点霉叶斑病在静宁和华亭尚未发现,崇信和灵台有轻度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18和1.48,其他县(区)有轻微发病,病情指数为0.08~0.39。

从发病普遍程度看,玉米大斑病在静宁、庄浪、崆峒、灵台和崇信5个县(区)发生普遍,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32.31%~57.20%和86.67%~95.56%,泾川和华亭县发生较普遍,病叶率分别为28.21%和19.77%,病株率分别为75.83%和74.44%;玉米红叶病在静宁、庄浪、崆峒、华亭、崇信、泾川6县(区)发生普遍,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33.51%~47.81%和81.67~98.33%,灵台县发生普遍程度偏低,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14.18%和51.94%;玉米锈病在崆峒、崇信2县(区)发生较普遍,病叶率分别为49.01%和48.64%,病株率分别为97.78%和81.67%,华亭、灵台、泾川、静宁4县发生普遍程度较低,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14.70%~24.89%和55.00%~60.56%,庄浪县发生普遍程度最低,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7.63%和48.33%;玉米纹枯病在静宁、庄浪、崆峒3个县(区)发生较普遍,病株率62.96%~72.96%,崇信、灵台、华亭3个县发生普遍程度较低,病株率51.48%~54.45%,泾川县发生普遍程度最低,病株率31.94%;玉米细菌性叶斑病在静宁、庄浪、崆峒、泾川4个县(区)发生普遍,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28.44%~53.73%和84.44%~93.33%,其他3个县较普遍,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23.35%~45.88%和53.33%~60.00%;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基腐病的发生普遍程度在各县(区)差异不甚明显,玉米穗腐病病穗率21.14%~42.97%,玉米基腐病病株率7.86%~9.88%;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普遍程度以泾川县相对较高,病株率11.53%,灵台县次之,病株率6.48%,其他县(区)低,病株率1.48%~2.94%;玉米叶点霉叶斑病发病普遍程度以灵台县相对较高,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4.63%和40.00%,庄浪、泾川、崆峒、崇信4个县次之,病叶率、病株率分别为0.31%~2.20%和3.33%~10.00%,静宁和华亭未发生。endprint

2.2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生情况

从发病严重程度(表4)看,玉米大斑病在旱山区和阴湿区最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6.15和14.34,旱川台区和旱塬区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10.12和9.11;玉米锈病在旱塬区较重,病情指数8.10,旱川台地次之,病情指数为5.38,阴湿区和旱山区最轻,病情指数分别为4.61和3.60;玉米红叶病以旱川台地和旱山区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9.08和18.58,阴湿区次之,病情指数为14.95,旱塬区最低,病情指数为9.02;玉米纹枯病以旱塬区和阴湿区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16.40和13.11,旱川台区和旱山区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8.28和7.34;玉米细菌性叶斑病以旱塬区最重,病情指数为19.24,旱山区次之,病情指数为11.31,旱川台区和阴湿区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3.84和3.28;玉米穗腐病发生严重程度在各生态环境间差异不明显,病情指数为6.88~9.34;玉米叶点霉叶斑病以旱塬区相对较重,病情指数为1.11,旱山区和旱川台区很轻微,病情指数分别为0.34和0.14,阴湿区尚未发生。

从发病普遍程度(表5)看,玉米大斑病在不同生态环境间差异不大,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在32.94%~43.90%和83.10%~91.00%之间;玉米锈病在阴湿区和旱塬区相对较普遍,病叶率分别为26.58%和33.89%,病株率分别为70.33%和70.56%,旱山区和旱川台地普遍程度相对较低,病叶率分别为23.40%和29.08%,病株率分别为65.94%和65.00%;玉米红叶病普遍程度在旱塬区相对较低,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为20.53%和60.78%,其他生态区发病普遍程度较高,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在36.16%~45.25%和89.11%~96.48%;玉米纹枯病发生普遍程度在阴湿区和旱塬区相对较高,病株率64.00%、64.11%,旱山区和旱川台区相对较低,病株率为45.04%、48.35%;玉米细菌性叶斑病和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普遍程度均以旱塬区相对较高,前者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为58.44%和96.00%,后者病株率6.07%,其他生态环境下均较低,前者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为21.04%~36.33%和61.00%~72.33%,后者病株率2.33%~4.42%;玉米基腐病发病普遍程度以阴湿区相对较高,病株率12.17%,其他生态区次之,病株率6.16%~8.44%;玉米穗腐病发病普遍程度以阴湿区和旱塬区相对较高,病穗率33.89%、39.85%,旱山区和旱川台区次之,病穗率为24.17%、27.18%;玉米叶点霉叶斑病发病普遍程度以旱塬区相对较高,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为3.37%和25.33%,旱山区和旱川台区次之,病叶率和病株率分别为0.83%、1.16%和7.17%、8.33%,阴湿区未发现。

3 结论与讨论

(1)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病叶率36.89%~38.72%,病株率83.67~88.06%,病情指数13.00~16.14;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发生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病叶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37.31%、74.21%和11.27;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病株(穗)率30.87%~65.04%,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病情指数11.61,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病情指数5.23~7.82;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病普遍程度低,病株率4.30%~8.76%;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6],目前仅在部分田块零星发病,病叶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39%、10.12%和0.48。

(2)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有较明显差异。从行政区域看,玉米大斑病在静宁、庄浪、崆峒、崇信和灵台5个县(区)普遍发生,其中的静宁、庄浪和灵台3个县发病最重;玉米红叶病除灵台县外均呈普遍和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在静宁、庄浪、崆峒和泾川4个县(区)普遍发生,以静宁、庄浪、崇信和灵台4个县发病最重;玉米纹枯病在静宁、庄浪、崆峒3个县(区)发生较普遍,以静宁、庄浪、崆峒、灵台和崇信5个县(区)发病较重;玉米锈病在崆峒、崇信2个县(区)有普遍发生态势,发病程度亦较重;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基腐病在各县(区)均无明显差异;玉米瘤黑粉病在泾川、灵台2个县的发生具有一定普遍性;玉米叶点霉叶斑病在静宁、华亭2个县尚未发现,其他县(区)有零星发病。从生态环境看,玉米大斑病在各生态环境下均呈普遍发生,以阴湿区、旱山区和旱川台区发病最重;玉米红叶病在阴湿区、旱山区和旱川台区普遍严重发生,塬区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相对较低;玉米细菌性叶斑病以旱塬区发生最普遍,以旱塬区和旱山区发病最重;玉米纹枯病在阴湿区和旱塬区发生较普遍较重;玉米锈病在阴湿区和旱塬区有普遍发生态势,以旱塬区相对较重;玉米穗腐病在阴湿区和旱塬区发生相对较普遍较重;玉米基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普遍程度分别在阴湿区和旱塬区相对较高;玉米叶点霉叶斑病发生普遍程度和发病严重程度在旱塬区相对较高,旱山区和旱川台区较低,阴湿区尚未发现。

(3)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降水频次、降水量及环境温度等是影响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2013年度,平凉市冬春季持续干旱,夏秋季阴雨连绵,气温偏高,降水频次和降水量明显高于常年,中后期的高温、多雨天气为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流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7-9],该研究明确了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夏秋季干旱等条件下的发生特点尚未涉及,有待今后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刘广才,杨祁峰,李来详,等.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739-743.

[2] 王绍敏.吡唑嘧菌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0(9):75-76.

[3] 李石初,杜青.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锈病鉴定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87,189.

[4] 张培坤.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初报[J].广西植保,2001,14(1):8-9.

[5] 陈晓娟,文成敬.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21-25.

[6] 李继平,苓强,李敏权,等.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3,40(4):383-384.

[7] 白广京,朱德慧,汪爱田,等.宿州市2005年玉米病害爆发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5(6):74-75.

[8] 杨江元,彭兴莉,杨梅.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2013(4):28-29.

[9] 梁木通,付彦荣,魏秀敏,等.玉米锈病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2,28(2):39-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