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9-11 16:20潘学艺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传播途径防治措施

潘学艺等

摘要 介绍武穴市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分析发病条件,提出相应的综防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生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湖北武穴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0-01

武穴市地处鄂东南,以平原为主,河湖港渠众多,地下水位较高,纹枯病发生较重,常年损失在10%~20%,特别是梅雨季节高温高湿易于流行,农民对纹枯病又容易忽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灾害。

1 发生症状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在武穴当地俗称烂脚杆。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结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穗部茎杆。病害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并互相会合成云纹状大斑,向上蔓延到上部叶鞘、叶片,常致叶鞘腐烂叶片发黄枯死[1-2]。此病在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后期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粘附在病斑上,易脱落。

2 病原

病原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入侵寄主后,伸入鞘缝内及输导组织细胞内再分枝膨大,吸取寄主养分。菌核形状为扁球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在干燥的稻田菌核经5个月萌发率为90%以上。病菌侵染寄主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32 ℃。菌核在30~32 ℃之间形成最多,菌核在27~30 ℃时和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1~2 d就可以萌发产生菌丝。纹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能引起发病的寄主有54科210种植物,禾本科如水稻、玉米、高粱、甘蔗、茭白以及紫云英等,杂草有稗草、马塘、狗尾草、游草等[3]。

3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多集中在下风的田角和低洼处,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危害。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染病的叶鞘叶片与邻近健康的稻株接触、扩展、蔓延进行再侵染。

一般早稻发病程度重于晚稻,早稻菌源主要来自前一年晚稻田中的菌核,早稻收获后遗留在田间的菌核成为晚稻发病的主要来源,其侵染过程具体如下:菌核 菌丝

叶鞘内壁 气孔表皮 潜育期 进入发病。

4 发病条件

4.1 菌源数量

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的多少与稻田发病轻重关系密切。上季或上年发病轻,菌核残留量少发病轻,新开垦的田发病轻或很少发病。相反,发病受害严重。

4.2 气象因素

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首要前提。在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病害有轻有重,主要是温湿度的综合影响。特别是早稻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发病重,武穴市早稻发病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晚稻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4.3 栽培管理

长期灌水,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滋生。土壤通气不良,对稻株根系发育有影响,相应降低了水稻抗病性。偏施氮肥,叶片嫩绿,长势过旺,碳素降低,氮素偏高,常染病倒伏。武穴市地处鄂东南,以平原为主,河湖港汊较多,地下水位高,农民又偏施氮肥,纹枯病一般发生较重[4]。

5 综防措施

5.1 选用良种

根据武穴市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早稻选用两优287、鄂早18,中稻选用新两优223、黄华占,晚稻选用五优308、H优518。

5.2 合理轮作

有条件的可以水旱轮作,也可优化种植模式,按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减少水稻连作,减少菌源。武穴主要轮作模式有薯—稻(再)、油—稻(再)、瓜—稻等。

5.3 合理密植

采用宽行窄株,适当稀植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改善田间小气候,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武穴市早晚稻株行距在13.3 cm×23.3 cm,栽植33万穴/hm2,中稻株行距在13.3 cm×26.7 cm,栽植27万~30万穴/hm2。

5.4 科学田间管理

一是打捞菌核,减少菌源。每季在下风田角处大面积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二是插秧田按东西行向插秧,抛秧田按东西向分拣出30~40 cm的操作行,以利于通风。三是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后期叶面追肥,不可偏施氮肥。按目标产量7 500 kg/hm2计,施纯N 165 kg/hm2、P2O5 90 kg/hm2、KCl 150 kg/hm2。四是科学管水。灌水做到薄水返青、露泥分蘖、浅水保胎、够苗晒田、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湿润长穗、干湿交替、防止早衰。

5.5 科学用药

凡病蔸率达20%以上的田块要立即开展预防。早插田早防,迟插田后防,长势好的田块需防2次。防治药剂有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h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225 mL/hm2、30%井冈·丙环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任选一种朝水稻中下部喷雾。

6 参考文献

[1] 沈嘉彬,刘美香,郭元海,等.巍山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165-166.

[2] 张剑帆.水稻纹枯病危害症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66-67.

[3] 杨道军,邱绍山,仲为民,等.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2(2):166.

[4] 王裕贞,吴和性.浅谈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0(22):88.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稻纹枯病传播途径防治措施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助剂“激健”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应用初探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