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琴乐曲《林冲夜奔》

2015-09-12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双音扬琴林冲

马 媛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 陕西 西安 710054)

浅谈扬琴乐曲《林冲夜奔》

马媛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 西安 710054)

《林冲夜奔》是我国著名扬琴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项祖华先生在1984年,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林冲这一人物故事所创作的一首曲子。乐曲巧妙运用了昆曲音乐腔调及西方作曲手法,使曲目气势恢宏、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本文根据该曲的五个主要部分作简要概述分析。

扬琴;《林冲夜奔》;演奏技巧;音乐表现

《林冲夜奔》,又名《夜奔》,主要描写了林冲受到高俅迫害后,亡命水泊梁山途中的经历。作曲家以林冲的故事为背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深处,探求民族神韵的音乐思维方式,运用“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让音乐在不断展演﹑派生﹑矛盾激化的过程中收到很好的演奏戏剧效果。

此曲的演奏技巧非常多,乐曲大量运用了双音琴键﹑滑抹摇拨﹑山口滑拨﹑半音变奏等创新技巧。练习中,演奏者往往只注意到技巧的表演,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同时由于加入了昆曲的因素,对一些不了解中国戏曲的演奏者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练习此曲前,应多听昆曲或者京剧,对演奏此曲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全曲分为“引子”﹑“愤慨”﹑“夜奔”﹑“风雪”﹑“上山”五段。下面对此曲在演奏过程中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予以分析。

一、“引子”

该部分采用了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即双音齐竹的弹奏技法。运用了京剧武场特有的节奏变化,以低沉的音调以及大幅度的力度变化,来突出刻画主人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概,以及其悲愤矛盾的心态。因此,在弹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单﹑双音的触弦角度,以及和音弹奏时手臂力量的控制。

二、“愤慨”

“愤慨”一段是以慢板形式表现的,技巧上主要采用了快速交替演奏的轮音技巧。第12小节至16小节处,右手低音长轮,左手在高声部反竹演奏轮音,其音色略带金属声,充分体现出林冲内心极其苦闷﹑愤慨的爱国之情。第28小节处转入F调,音乐就更富有内涵和张力。接着,在第34小节又运用了摘音技巧,更加丰富了扬琴的音色变化。继而在这一主题的结尾,又运用了泛音和左山口外侧滑拨两种技巧,使音乐渐渐进入了下一段乐曲,即“夜奔”的意境。

三、“夜奔”

此段着重表现林冲深夜赶奔梁山的情景,二重对位的旋律形态又形象地突显了夜奔时林冲急促慌张的心情。因此演奏中要着重体现音乐的弹性﹑力度,在速度上要求平稳。左手旋律声部节奏短促,右手8分音符的演奏在稳定速度的同时,也伴随左手的旋律音区一步步向高音发展,进而使音乐逐渐高涨。接着第92小节转入G调,旋律上的处理由慢起弱继而渐快,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林冲夜上梁山的决心和信心。演奏这一段乐曲时,速度不要起得太快或者太慢,一定得稳定住节奏,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加上打击乐的衬托,曲子表达的内涵便活跃了起来。之后的116到156小节,作者采用了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八度衬音,又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使得乐曲进入“风雪”部分。

四、“风雪”

此段为自由性段落,着重表现主人公顶峰踏雪﹑奋勇向前的坚定意志。全段共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157小节到181小节)主要强调不协和双柱的力度保持,以及半音阶的力度变化,象征着封建黑暗势力的狰狞;第二层次(183小节到201小节)以齐竹八度轮音和半音阶式“风雪”主题形成交替;第三层次(201小节到212小节)以8分休止和双竹的交替运用来体现主人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第四个层次(213小节到298小节)连续运用了变化音阶﹑半音阶的上行和下行,形象地描绘了“狂风大作﹑风雪交加”的场面。在“风雪”的最后部分,出现了滑抹摇拨这个技巧,运用了左手指套滑音﹑右手拨片连续摇拨,力度与速度也不断加强加快,情节一次比一次紧凑,演奏出了风雪呼啸的特技效果,将音乐推向高潮。

五、“上山”

曲目的最后一段“上山”又一次使用了双音琴竹,再加上打击乐的气势,使得该段音乐非常恢弘,英雄悲壮的主题得以升华。再次变化的主题与前两次主题形成强烈的对比,双音琴竹的有力齐奏及右手穿插伴奏,表现出了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定情绪特点。从情节上来看,乐曲又充分表达了林冲胸怀大志﹑不畏险阻﹑终上梁山的豪情壮志。结尾部分的“三连音”,在力度处理上做了一个大的渐强,将整个音乐又推向了高潮。结尾最后6个小节采用了中国戏曲音乐中“急急风”的表现手法,和弦音色饱满,使演奏者的表现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扬琴的性能淋漓尽致地展演了出来,让全曲在激情辉煌的大气氛中结束。

六、结语

《林冲夜奔》是一部具有文学性和戏剧性的优秀作品,从中国传统审美角度挖掘音乐内涵,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林冲的饱满的音乐形象。项祖华先生运用了多种创新技法,丰富了扬琴音色变化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把当代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现代扬琴作品创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马媛,汉族,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四级演奏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扬琴。

J632.51

A

1007-0125(2015)08-0082-01

猜你喜欢
双音扬琴林冲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