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墙头马上》李千金不畏世俗的爱情观

2015-09-12 19:45李琳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爱情观

李琳

【摘 要】《墙头马上》塑造了李千金敢想、敢说、敢做的独立女性形象,她大胆、勇敢地反抗封建礼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讨论研究。本文将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从爱情观的角度对李千金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墙头马上》;李千金;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52-01

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代表剧作之一《墙头马上》,多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墙头马上》以白居易的诗歌《井底引银瓶》中的故事为基本素材,并结合了当时的时代特点,描写了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这部戏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杰出的思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部成功的爱情婚姻喜剧,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对情节结构的巧妙安排、对戏曲语言的纯熟运用,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本中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李千金。出身富贵的李千金,正值妙龄,美丽多情,对待传统观念,她反抗叛逆,不畏世俗;对待爱情,她直露表达,大胆追求,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爱情的渴望

当李千金和梅香偷看围屏上的才子佳人时,李千金说道:“往日夫妻,夙愿仙契。多才艺,倩丹青写入屏围,真乃是画出个蓬莱意。”心中所想被梅香猜中后,李千金毫不掩饰地承认说:“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功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

在漫步后花园时,李千金看到后花园中花红柳绿的自然景色,不免触景生情,心旌摇荡,浮想联翩,感慨道:“怎肯道负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绿暗红稀。”她不禁想到自己正值妙龄,在这如花般的年纪却无人欣赏,倍感惆怅。“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遍地缤纷的落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和灵动,让少女的眉头紧紧锁起。看得出来,李千金的内心是非常期盼爱情雨露的滋润的,然而女儿的心思父母却全然不知,不免让李千金感到悲哀与无奈。

对于久居深闺的李千金来说,裴少俊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爱情对象。在裴少俊出现后,李千金便大胆地期盼:“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恨不的倚香腮左右偎;便锦被翻红浪,罗裙作地席。”可见,李千金虽身为大家闺秀,但在遇到自己心爱的人之后,她抛弃了大户人家小姐的婉约,直截了当地把心中所想表达了出来。更直言:“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李千金把纯真的爱情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这是她爱情观的大胆表白,她不惜抛弃自己的名誉甚至生命以追求爱情,再一次体现出李千金对爱情的渴望。

二、大胆追求爱情

在收到裴少俊送来的纸条后,李千金央求梅香把回给裴少俊的纸条送去给他。纸条中写道:“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拈青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李千金不但不在意封建社会中的媒妁之言,不顾别人对她的看法,而且在遇见了心爱之人时通过纸条大胆地对其传情。“莫负后园今夜约”则是她对传统婚恋观念的反抗精神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的表现。

三、捍卫爱情成果

在追求美好爱情的道路上,李千金遇到的第一重阻力就是嬷嬷的阻拦。嬷嬷的阻拦是促使李千金最终下定决心和裴少俊私奔的重要因素。嬷嬷发现李千金和裴少俊约会,对他们说了一通大道理,呵斥了裴少俊,并要送他去吃官司。面对嬷嬷的步步紧逼和威胁,李千金软硬兼施以捍卫自己的爱情:“我怎肯掩残粉泪横眉黛,倚定门儿手托腮,山长水远几时来。”她央求嬷嬷,如果只放走裴少俊一人,她一定整日泪眼汪汪地倚在门口,在相思中度日如年。这一招起到了作用,嬷嬷妥协退让并且答应放走二人。二人突破了爱情路上的第一道阻碍,成功地在一起生活多年。

李千金藏匿在裴府花园七年,在清明节这天,被裴尚书发现,预示着双方正面交锋的开始。裴行俭固执、冷酷,丝毫不顾院公的奉承和劝阻,他不承认李千金的地位并骂道:“这妇人决是娼优酒肆之家!”李千金辩解道:“妾是官宦人家,不是下贱之人。”裴尚书还要送李千金去吃官司,李千金没有示弱,还与他针锋相对:“随汉走怎说三贞九烈,勘奸情八棒十挟。谁识他歌台舞榭,甚的是茶房酒舍。相公便把贱妾,拷折下截,并不是风尘烟月。”李千金冷静礼貌地应对裴尚书,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爱情。

在李千金身上,你很难找到大家闺秀所体现出的矜持以及古典纯情少女流露出的娇羞柔弱。在她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了直率、勇敢和执着的品质,也正是这些也许让世人觉得有伤风化的性情,加上李千金在最初遇到裴少俊时的因情义无反顾和后来同样的因情而力争言辞的一致,使她能够在反抗封建礼教和与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显示出了“巾帼不让须眉”这令人钦佩的气度。

李千金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中国戏曲史以及妇女解放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千金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白朴.元杂剧爱情卷·墙头马上[M].张静之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 琳(1989-),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戏剧与影视学(广播电视艺术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准备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从张问陶的爱情诗看其节烈观与爱情观(下)——兼与李白、杜甫及袁枚比较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玫瑰与面包并存的爱情:《傲慢与偏见》爱情观的分析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