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婚嫁音乐简述

2015-09-12 19:47李涵婧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摘 要】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许多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婚嫁音乐,其中土家族婚嫁音乐特点鲜明,音乐内容丰富,演唱形式多样。在土家族婚嫁仪俗中,“哭嫁”是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活动现象。“哭嫁”环节所使用的“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音乐最具代表的音乐种类。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现代婚礼中,哭是忌讳的,而土家族却是在喜事中用哭来表达她们的情感。本文主要对湖南省凤凰县的土家族婚嫁音乐进行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哭嫁歌;土家族婚嫁音乐;婚嫁仪俗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56-01

一、土家族婚嫁音乐简述

土家族婚嫁歌,又称“哭嫁”、“出嫁歌”,土家语称“毕基卡锉柱祭”。主要使用汉语和土家语来演唱,伴奏乐器多为锣、唢呐、竹号、鼓等。婚嫁歌属于土家族山歌的一种,其中“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歌曲的主要部分。

我国56个民族里不乏也有“哭嫁歌”的民族,而要论最具鲜明特色和别致风格的唯有土家族的“哭嫁歌”当之无愧。董珞曾在《与猛虎有不解之缘的土家族》一书中这样评价过“哭嫁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可是土家族新娘的哭嫁出类拔萃,其他任何民族的新娘见了都会甘拜下风的。”

“哭嫁歌”的演唱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只哭不唱、只唱不哭、又唱又哭。演唱形式可分为一人哭唱、两人哭唱、多人哭唱三种形式。

哭嫁歌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哭爹娘,表达女儿就要离开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哭亲朋,感谢亲朋好友的照顾;哭自己,自哭自唱来表达对未来婚姻的惶恐,或是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哭自己不平等的待遇和地位,也有以哭来祝福自己的,哭得越凶越伤心未来就越幸福。诸如此类,哭嫁歌的内容还有许多许多。

土家族的婚嫁音乐虽以“哭嫁歌”著名,但不止有“哭嫁歌”而已。陈宇京、谢亚平的《土家族传统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概述》里提到的“骂煤音乐、陪十姊妹音乐、陪十兄弟音乐”都属于土家族婚嫁音乐。

二、哭嫁歌

土家女子一般是喜事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哭唱,每到天黑新娘的母亲和好友姐妹都会随着新娘一同哭唱,也叫陪哭。哭嫁是土家人的一件大事,远近听到哭嫁的亲戚都会前来陪哭,劝慰嫁女的母亲不要太伤心,也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到了结婚当日,新娘便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哭,哭自己,哭爹娘哥嫂姐妹和亲戚,不仅哭人,还要哭上轿、哭入席、哭穿衣。

哭嫁的程序大致为:一哭开声、二哭自己、三哭爹娘、四哭哥嫂亲友、五哭姐妹、六骂煤婆。“哭开声”指的是出嫁女子的在闺房的第一声哭唱,没有唱词,这第一声哭唱是十分重要的,越是音调高音量大越能得到长辈亲朋的认可。“哭自己”是新娘的独唱,一般是自说自话又哭又唱,是新娘情感的宣泄,旋律节奏随新娘情感时快时慢,常使用混合拍子,也有的为2/4拍和4/4拍,某种程度上来说“哭自己”类似于西方古典音乐里的宣叙调。

三、婚嫁歌艺术特点及演唱情感谱例分析

(一)艺术特点

哭嫁歌一般没有歌名,混合拍子使用最为频繁,节奏多为2/4或4/4拍,也有三连音,但以四拍子居多,四拍子的音响特点是强、弱、次强、弱符合演唱者情绪宣泄的需要。哭嫁歌一般属于即兴演唱,极少的片段受到规范,随演唱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其次,哭嫁歌曲调色彩灰暗、深沉哀愁,符合演唱者悲伤的情感需要。曲调整体旋律进行以下行旋律进行居多。托音使用广泛。

(二)演唱情感分析

图1 谱例哭爹娘

谱例1为婚嫁音乐哭嫁歌的“哭爹娘”片段(摘自《凤凰县资料本》佚名演唱)。

演唱这个片段的时候情绪不能过于悲伤,第一小节“我的妈哎”只有两个音,保持音近两拍半,演唱这里的时候略带哭腔。看似简单的一小段哭唱,节奏的变换是十分丰富的,4/4拍与3/4拍相互转换,演唱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突出节拍的固有特点。最后一小节3/4拍转2/4拍,演唱时要做渐慢的处理,三连音要唱得干脆。音色要求不能太尖锐,演唱时因注意气口,延长因稳稳保持住,多一些戏剧化的演绎。

参考文献:

[1]董珞著.与猛虎有不解之缘的土家族[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陈宇京,谢亚平.土家族传统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6).

[3]李慧丹.土家族“哭嫁歌”——湘西州古丈县实地考察与研究[J].苏州大学,2013(3).

作者简介:

李涵婧(1991-),女,湖南岳阳人,西南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声乐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