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商业谚语撷趣

2015-09-14 08:11潘春华
上海企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酒香经商谚语

潘春华

商业谚语以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出经商中的各种经验和教训,是我国历史上各代商贾经商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被称作是经商的“百科全书”。 现撷取古今商业谚语中的几片浪花,以飨读者。

最早的商业谚语是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引用的民谚:“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这句民谚说明了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环境,经商者要注意商品的运输成本,不可加大运输费用,以免做亏本的生意。此商业谚语,如今同样适用。

最有名的商业谚语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句谚语对买主和卖主都有用。对卖主(做生意的人)来说,提醒他们“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一份货物一份价”;对买主(顾客)来说,要善于比较,善于挑选适合自己的商品。

最实用的商业谚语是:“降本让利,薄利多销”。当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该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最该商家牢记的商业谚语是:“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商家这样做了就是走正道,就是诚商正贾,就能够取得“有道财恒足,乘时货自腾”,“上以济人,下以利己”的经营效果。否则,靠坑蒙拐骗,缺斤少两,以假充好,欺行霸市来获利,虽能获得短期效益,却不能支持长久,此为诚商正贾所不齿。

最被顾客作为口头禅的商业谚语是:“买卖讲公道,顾客做广告”。诚信是经营之本,往往顾客是先认可人,再认可商品。要看到这一个顾客背后的那25个潜在的顾客,说好说坏,情况完全不一样。

最有趣的商业谚语是“怕”字类谚语和“快”字类谚语。“怕”字类谚语,如:“不怕生意小,就怕顾客少”;“不怕店门破,就怕店无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 “不怕卖不掉,就怕话不到”;“真货不怕看,真理不怕辩”;“好货不怕检验,真金不怕火炼”;“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不怕家里穷,就怕出懒虫”;“千笔万笔不怕烦,一分两分不怕少”;“药好不用紧摇铃,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茶不怕细品,好货不怕细论”;“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等。“快” 字类谚语,如:“勤进快销,生意活套”;“嘴快揽买主,手快出生意”;“货快落地不沾灰”;“三个钱买,三个钱卖,不图赚钱只图快”;“猪快肉迟,猪迟肉快”;“水果经营贵在鲜,勤进快销赶时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说明了一定的经商之道。

最文雅的商业谚语是“对联”类谚语。这些谚语经过历代文人加工,已经成为字正腔圆的对联。例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笑脸相迎顾客暖,冷言直对买主寒”;“门迎晓日财源广,户纳春风吉庆多”;“人生在世信为先,心口如何有两般;买卖只求安份利,经营休争哄人钱”;“美味招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看”;“生意中岂无学问,经营内自有文章”;“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等等,均表达了对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希望,也提出了买卖公平、重义轻利、热心服务的职业道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酒香经商谚语
古法酒香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西湾村采风
改革开放后的全民经商
迷恋夏日酒香
四川: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美妙的酒香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