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特点分析

2015-09-15 20:48潘静刘九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内容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分析

潘静 刘九成

[摘 要]秉承新课标理念,苏教版新教材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新的设计与安排,着重让学生感悟策略并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分析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的特点,有利于用好教材,便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时为修订与完善教材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苏教版 小学数学教材 解决问题策略 内容设计 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66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苏教版新版教材对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作了重新设计,着重让学生领悟并灵活应用策略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分析研究新版教材对用好教材、完善教材、改进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一、内容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要求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这一总体要求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每册教科书里编排一个单元的内容,集中教学一种策略。这是苏教版编写的一次尝试与创新,也是苏教版新版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一大亮点。

1.教材内容变化的特点

对比苏教版教材的新旧版本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①“留”:新版教科书继续保留了“枚举”“转化”“假设”“画图”和“列表”等策略,学习这五种基本策略,有利于促使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改”:新版教材中不仅对“列表”和“画图”策略的名称进行了更改,重新表述为“列表整理条件”策略和“画图整理信息”策略,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规范化,而且也突出了通过以什么手段去处理什么内容这一要求,既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策略的理解与学习。

③“添”:新版中增添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调整”策略,这是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实际情况特意安排的新策略,并将新添的策略有针对性地编入教材体系中,体现教科书教学单元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这两种策略实际上体现的是“双向推理”思想,新增的“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策略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领悟并应用好这两种策略。“调整”策略实际上是“优化”的思想,体现了教材在对问题解决策略单元的前瞻性安排。

④“调”:教材将原本五年级下册的“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策略调到三年级下册,不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当学生学习完“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策略,再学习“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策略,学习难度明显降低,另外这两个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学习较复杂的策略打好扎实的基础。教材将六年级下册的“转化”策略调到五年级下册,且将“转化”策略放在简易方程的学习之后,不仅使教材知识点衔接自然,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策略应用地理解。六年级下册教学重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继续学新知识,另一部分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按四大领域集中进行总复习,新增设的“调整”策略体现的是优化思想,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各种策略进行优选,这一点符合复习时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2.“解决问题策略”蕴含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各单元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具体包括:

①“演绎”思想:“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关注已知数量之间的联系,从已知条件向所求问题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而“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是根据所求的问题寻找适于解答的已知条件,需要学生积极关注问题,从问题去寻找条件,寻求解题方法。这两种策略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双向推理能力。

②“简化”思想:“列表整理条件”采用列表的方式去整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而“画图整理信息”是采用画图的手段去整理问题中的已知信息。“画图整理信息”和“列表整理条件”在策略本质上相类似,只是在表征问题时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都能起到简化问题的作用,两者在教学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③“统计”思想:“枚举”事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到有序罗列、谨慎筛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④“转化”思想: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形成新思路、新方法,灵活学习知识,做到化难为易,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⑤“代换”思想:“假设—替换”数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过的问题,更要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假设是对未知的、复杂的问题进行的假设思考。

⑥“优化”思想: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面对多种解题策略时,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出选择性的调整,形成优化的思想。

二、教材呈现的特点

1.单元主题式与分散渗透式结合

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在三至六年级设立单元,以主题单元式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从教材文本分析可知,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安排在每册教科书中,集中进行策略学习;另一方面在其他知识点学习中,以分散渗透式穿插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双管齐下,把加强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和培养运用策略能力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21页)练习四第14题: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0.2米,厚0.1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解决这种题目,渗透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画图整理信息”策略,在无形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问题解答,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策略的目的。

2.“问题对话式”的引导分析

苏教版教材采用“问题对话”的方式呈现内容,拉近了学生和问题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问题解决过渡自然、用语亲切、流程清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方便学生自学与预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训练解决问题和思路、策略。以六年级上册中“假设”策略学习为例,例1中提示语设计如下:“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等等。整个思考解决问题的设计过程,不仅富有启发性,而且循序渐进,富有层次性,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融为一体,无疑有利于策略教学的系统学习。

3.体现了连贯性和层次性

从教材文本分析可知,三、四年级教学的策略是最基本的策略,可以用来解答常见的、比较容易的实际问题,而且十分有效。比如,三年级教学中关于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推理是研究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最常用的方法,列表整理已知与未知数据以及画图整理条件与问题信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顺利开展。不过,根据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在实际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仅仅依靠数量关系的推理还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不宜列式计算,因此需要进一步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教材适时的从五年级上册开始,陆续教学“枚举”“转化”“假设”与“调整”策略,所以,教学五、六年级教科书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要解答稍复杂些的,甚至有点超“常规”的问题。这些较难的问题是教学策略的载体,策略教学正是通过对这些题的解答,让学生感悟策略、学习策略。

三、进一步的思考

1.在现实背景中,合理设置“解决问题的策略”涉及的知识领域

新知教学主要贯穿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笔者认为策略教学应体现在这三大领域中,兼顾并适当平衡。目前教材在“数与代数”领域设计的例题和习题数量遥遥领先于“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可否认,“数与代数”部分是整个小学学习的重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也主要集中在该领域,但并不意味着要“一边倒”。统计中发现,除了五年级“转化”和“假设—替换”策略的学习在例题和习题上涉及三大领域,其他年级都鲜有涉及。策略教学应兼顾三大领域,习题和例题的比例应保持适当的平衡,这样才能对激发学生的策略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问题情境中,引进旁注式策略名称

在某些策略学习时,比如“枚举”“转化”和“假设”等,教材设计了回顾环节,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在哪些知识点运用过例题讲授的策略,从而更好的感悟所学策略的价值。以五年级上册的“枚举”为例,书中呈现了“一组一组地写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回忆板块等,当学生回忆出渗透策略思想的知识点时,他们不仅为回忆出知识而感到骄傲,更多的是折服于“枚举”策略的魅力,从而更坚定好好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信念。虽然教材编排是以主题单元和分散渗透的形式呈现,但可以在核心知识点教学中,对于那些虽未学习却又已经涉及的策略,可以通过旁注标签的形式去进行策略的初步介绍。任教时,老师可以对其稍作解释也可以让学生自学掌握。

3.从现实问题出发,采用“多步走”方法

教材在每一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一律是采用“两步走”教学方法,第一步体现在例1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去初步体验策略,第二步表现在例2中,应用此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不应拘泥于这样的形式,并且也认为这样安排欠妥当,不仅存在“拔高”的嫌疑,容易造成后进生“掉链子”现象,而且也不方便学生的自学。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个别策略,比如“转化”策略,可以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至少设置3道例题,层层递进学习此策略,具体而言:第1道例题集中体现第一、二步,即,第一步,创设情境——感悟策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转化”策略;第二步,处理信息——体验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等策略,重新表征问题,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体验“转化”策略。第2道例题突出展示第三步,即实践应用——升华策略,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用“转化”策略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升华策略学习。第3道例题表现第四步,即总结反思评价——内化策略,学生自己通过反思,从高层面认可“转化”策略,体会学习掌握“转化”策略的价值。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单元的重新调整,必然也会引起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的新改变,无论是教材编辑者还是任教的一线教师,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做好经验总结工作,为不断完善教材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出不懈努力。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内容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分析
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于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高中英语高考听力特点及对策分析
由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