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数学课堂的精彩

2015-09-15 21:01何小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列式竖式圆柱

何小莲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说、大胆地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地让学生“说”,让“说”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生 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8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说”是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外在表现。

一、“说”思路,拓展学生思维宽度

现在不少的课堂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教师自己将思路直接讲给学生听,而且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就越严重。教师不妨停一停,听听学生的想法,以“说”促“思”,让学生真正理解。如 “表面积的变化”的一道习题:把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打算怎么计算呢?

生1:因为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消失了4个面,所以实际上只有14个面。可以先求出一个面的面积1×1=1,然后再乘14就可以了。列式是1×1×(6×3-4)=14(平方厘米)。”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3cm,宽是1cm,高是1cm,所以可以列式“(3×1+3×1+1×1)×2=14(平方厘米)”。

生3:因为拼成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可以列式“3×1×4+1×1×2=14(平方厘米)”。

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效果要好得多。

二、“说”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把计算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机械的练习,虽然学生也能掌握计算方法,但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让学生用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72÷2”。

师:根据所写的除法竖式,大家准备怎样分?

生1:先把7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3捆,还余l捆。

师:竖式上应该怎样写呢?

生2:3捆就是30根,所以3就应该写在十位上。

师:余下的这l捆写在哪呢?

生3:刚才其实分了6捆,也就是2×3=6,7-6=1。

师:接下来应该怎样分呢?

生4:把余下的l捆拆开后,就有10根,与原先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过程进行对照,并通过“说”的方式表达了思路,说清了算理,课堂显得生动而有趣。

三、“说”疑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掌握学生学习的起点与困惑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吸收。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就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师: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

生1: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它转化成一个规则图形?

生2:将圆柱的侧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过程中,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

生3:怎样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学生的“说”,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的阻碍点,那上课时就可以把授课重点放在学生的困惑点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四、“说”收获,提升学生梳理能力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不仅能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还可以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如教学“通分”的结课:

师:能不能把这节课的收获说一说?

生1:我学会了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转化为同分子分数或同分母分数,然后再比较大小。

师:你们在这节课还有什么收获?

生2:我知道了什么叫通分。

生3:在学习新知时,可以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师:转化这个词用得好,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转化,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预留几分钟,让学生把本节课的收获简单说一说,这样学生把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头脑里“放映”了一次,使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同时又给学困生补缺补漏提供了机会。

总之,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为他们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高质。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列式竖式圆柱
竖式趣题
圆柱的体积计算
竖式填数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每筐多装多少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