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

2015-09-15 17:00王宗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思想品德

王宗红

[摘 要]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思想品德课重视传授知识,而缺乏道德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让学生以一个小公民的身份体验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公民教育 实践活动 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65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研讨会。这是江苏省教研室引进的一个中美合作课题,主要是培养具有爱祖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在这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走进了社会,他们分工明确,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多次进行调查、采访,还通过网络、阅览室,了解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的优缺点。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这样的活动,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次研讨活动让笔者深有感触,笔者不禁对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公民教育进行了深深的反思。在我们国家,小学思想品德课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情感的体验、行动的实践,公民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上可有可无,公民意识教育只是隐性的教育,没有老师会让学生真正以一个小公民的身份去社会中体验、实践。在笔者的周围很少有教师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多数都被禁锢在课堂上、校园内,很少走进社区、进入社会去实践。参加这次研讨会之后,笔者尝试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结果发现学生通过这样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把公民道德的意识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一、我国公民教育现状

我们小学现在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虽然有一些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有些学校偶尔也开展一些公民意识的教育,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学校普遍对公民教育不重视,而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很早就有专门的公民教育课。和我们国家相比,国外的公民教育课更注重社会实践,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转变。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小学阶段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特别重要。针对目前思想品德课重视传授知识,缺乏道德实践的情况,笔者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结合我们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让学生以一个小公民的身份体验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时,笔者没有把它上成讲授课,而是尝试着进行一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关于公共设施利用和保护的研究。笔者先把全班学生组织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小组到居民区、广场、车站……去观察、采访、调查,了解我们周围公共设施的种类以及利用情况。经过一个星期,学生把搜集到的情况作了展示汇报,把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公共设施的真实情况展现给大家,结果发现人们并没有善待我们这些不会说话的“朋友”。小区的健身器材被毁坏,垃圾桶被弄倒了,公共电话不能用了;广场上的路灯被打坏了,晚上漆黑一片,公共厕所有随地大小便的现象;车站候车室的椅子毁坏现象严重……所有的这些,让学生感到很气愤,有的学生还为自己以前破坏公共设施而感到内疚,他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破坏公共设施会给大家带来如此大的生活麻烦,下定决心以后不再做破坏公共设施的事情了。笔者趁机教育学生:“我们小学生除了从自身做起爱护公共设施,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好的方案让其他人都能参与到爱护公共设施中来呢?”然后笔者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进行活动。第一小组:到公共场所发放倡议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第二小组:上网或者到图书室查资料,了解我国现行的有关公共设施的法律法规,并且查阅国外有关公共设施的法律法规,通过对比,对我国有关公共设施的法律法规提出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第三小组: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研究,制定一些保护公共设施的实施方案,并且联系有关职能部门把这些方案向他们汇报,争取在现实中实施。一个月之后,我们举行了一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学生心情激动,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都向大家作了汇报。

这次活动之后,笔者发现学生比以前更关注社会问题了,公民意识也不断增强,自己也能以小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了。这样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让学生学会寻找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个社会小公民,而不是背诵公民知识的学生。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三、开设公民教育课的必要性

1.我国德育体系缺乏真正的公民教育

虽然我国公民素质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严重,是非善恶不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小月月事件”……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公民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国家的德育体系中只有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知识的教育与实践活动脱离,公民教育只是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课,由此可见开设公民教育课是必要的。

2.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的信息也非常丰富,价值观也由原来的单一变得多元化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与丰富的社会生活脱离,与社会生活脱节,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体验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国家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缺少的就是实践、体验。看过一篇这样的报道:日本小学在道德教育课中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的时候,老师会亲自带领学生承包一块地,从播种、管理到丰收,都是学生自己亲自参加劳动,结果在用收上来的粮食做饭吃时,学生吃的一粒米都不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没有一个学生浪费粮食,因为他们知道这粮食来之不易,这粮食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而我们国家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的时候,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农民伯伯种粮食是如何的辛苦,我们吃的粮食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学生在课堂上都知道珍惜粮食而在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实践和体验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实践,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笔者认为,要提升全社会的公民素质,就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从心理学上讲,小学生是进行公民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开设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尤其重要。公民教育应该和传统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个注重实践,一个注重讲授,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踏入社会,成为有责任感的主人。公民教育引起了国人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也让笔者转变了教育观念。它是一种教育改革,一种新的教育尝试,也是一场教育革命。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