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乘客的专车视角:被改变了的出行生活

2015-09-17 02:39张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快车顺风专车

张兴军

专车司机和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不一样。以前打出租车时,出租车司机大多数都是“话唠”,说一些愤青式的话。热心倒是热心,但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很枯燥。专车司机就不一样,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和我一样的上班族,属于白领的范畴。在工作之余,开着自己的座驾出来拉活儿,赚些外快,兴趣和收入各占一部分。和他们聊天,会有很多新奇的体验。

通过和他们聊天,我能大致知道专车司机是做什么的。有的是因为好奇和消遣,开着自己的豪车出来拉活儿。以前只是听说地铁口有开着保时捷拉黑活儿的,但是自己没有遇到过。滴滴打车开通“快车”服务、Uber开通人民优步之后,专车服务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价格上来看,也就相当于出租车价格的二分之一。但是服务质量,远比出租车要好得多。举个例子,出租车的车型几乎都是北京现代和大众老款捷达,但是快车最差的车也是十万元左右,有三分之一的概率你能够坐到所谓的豪车。就我而言,就坐过奥迪A6、宝马5系等价格不低于50万元级别的车。

专车进化

最初是用滴滴打车叫出租车,在相对繁华的地段一般等待十五分钟也能叫到。但是在午夜、偏僻地段,不太容易叫车。出租车司机不太愿意拉不愿意去的地方,所以抢单的兴趣不大。出租车的“老毛病”并没有因为滴滴这样的颠覆者而有所改变。凭借出租车出行的人们大都对北京的出租车服务满腹牢骚,打车贵、难打车是常态。道远的不拉,道近的不拉,和司机要去的目的地相反不拉。有时候招手之后,司机刹车停下来问我去哪,一旦得知我的目的地难以提起他的兴趣之后,就啪地一下把等打灭,甩一句 “我交班了”,也不管你怎么说,就一脚油门扬长而去。这种挫败感因为专车服务的出现而大为改观。

专车推出后,平均每个月能够节省1000元。原来路远的地方舍不得打车,现在但凡是超过两公里,都自然而然地打开手机,一键叫车。从最初需要等待十五分钟,到现在几乎等不到五分钟,专车就能行驶到跟前,这种便利或许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道。

有一次我从朝阳区的世方豪庭到万通世界,三四公里的路程。一个开着顶级别克商务的司机来接我,明显能够感觉到他是开着单位的车来做专车服务。性价比来看,一个排量在3.0以上的车,拉十块钱的活儿,有种杀鸡焉用宰牛刀的感觉。

还有一次,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开着宝马5系来接我回通州的司机。他并不讳言车是老板的,老板出差在外,于是他就出来赚些外快。这种专业司机做专车司机的情形应该不少见。

我还是希望专车服务能够保持下去,觉得不应该一刀切把它取缔。毕竟,专车服务给乘客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实惠。因为这种创新的出现,对出租车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竞争就是好的,能够改变一个行业,让以前被诟病为“垄断”“独占”的行业在新的竞争者的推动下发展得更好。

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做了顺风车和拼车的服务,这类服务比快车还要便宜。快车的价格是一块五一公里,外加每分钟两毛五的时间费用。顺风车一般是前三公里十块钱,后面是一元钱一公里,非常实惠、便宜。这个价格充其量就是油钱,比自己开车还要实惠。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使用过嘀嗒拼车、滴滴顺风车和百度顺风车,这几家拼车领域的大公司几乎每家都给予很实惠的补贴。除了第一单免费之外,后面还会有优惠券等实惠,最近滴滴顺风车在举行的推广活动,乘客在连续两个周一可以免费坐车,司机可以得到高昂的补贴,乘客司机们皆大欢喜。

用户为王

我应该算是专车的重度用户,粗略统计我每个月打专车的花费也在千元以上。用的打车软件首选滴滴打车,其次是Uber,像易到、神州租车目前还没有用过。用专车服务的原因也没别的,就是因为便宜、方便。以前一个月打车费要两千块左右,远远超过公司的补贴额度,自己还要补贴五六百块。但是现在用专车,公司的补贴还能有所结余。以前早晨上班十有八九打不到车,打黑车即使侃价也太贵,体验一点都不好。现在早晨上班,前一天晚上就约好车,第二天按照约定的时间出门,司机已经提前在门口等着了。

新闻里看到滴滴最近融资了20亿美元,Uber好像也融了不少钱准备打中国市场,在百度地图的页面,已经能够看到Uber的选项,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已经投资Uber中国。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以后这几家大的打车应用之间,肯定还要进行价格战。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用户肯定是希望他们这种竞争能够持续越久越好。

记得几年前团购网站刚出来的时候,一度疯狂地扫便宜货,吃喝玩乐一遭,也花不了几个钱。到现在,团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键下单,还能省钱。花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这就是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的好处。

随着打车应用链条的不断延长,各个公司的服务也越来越多。记得滴滴打车最早就是个叫车的服务,而且叫车只是叫出租车。就是说,它没有改变供应,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提供需求。但是专车服务、快车服务和顺风车服务推出来以后就不一样了。它把中国庞大的私家车都纳入到专车服务的范畴里面,成为他们产业的重要一环。这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像以举国之力来解决用户的出行,他们无形中发动了一场针对用车需求的服务战争,把数以百万级的司机和车辆纳入到需求链条上来了。经济学里我们也学到了供过于求时,竞争是最充分的。所以现在,我能明显察觉到司机态度的改观,因为乘客的好评和差评直接影响司机们的收入和职业生涯。这和淘宝售后的道理是一样的,专车把你送到地点之后,亲自下车给你开门,恨不得叫一声“亲,一定要给好评哦!”当然,我也听司机们说过,不能主动向乘客索取好评。

最近,一些司机在开车时偶尔会抱怨,现在开快车的动力逐渐减小了,专车的单子又太少。打车应用的公司因为开出了快车的应用,这导致专车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对专车司机的补贴力度不像最初吸引用户时候那样给力。

自从专车服务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争议,我们在新闻上也能够看到。大家可能都可以看到,不管哪个城市发生针对专车服务和专车司机的行为,网民们几乎一边倒地站在专车公司和司机的角度进行评论。原因可能没别的,都是因为像我这样的乘客都享受到了专车服务所带来的便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车顺风专车
“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
健康快车
健康快车
健康快车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轰趴专车?——MINI CLUBMAN
取胜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