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畅通环境监察“最后一公里”

2015-09-18 06:07刘贤春
中国环境监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党政监察

文|刘贤春

见招拆招:畅通环境监察“最后一公里”

文|刘贤春

如何抓住国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大好契机,“见招拆招”扫清“淤堵”畅通环境监管执法的“最后一公里”?

1.肥城市环保局首次使用查封措施打击环境污染。

高层声音失声失真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但高层的声音在一些地方失声失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甚是严重。

招法: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认为生态环保短期内出不了政绩也出不了大乱,危及不到官帽或“拖累”经济发展,故不摆上如计生、安全、信访、招商、工程建设等重要位置,大有被领导“边缘化”的现象。其进一步表现是在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相关生态环保政策及执行法律法规过程中打折、缩水情况比较突出,如有的仅停留于传达学习层面,嘴上讲讲却没有下文;有的搞一些应对上级检查的虚动,缺少真落实的功力;有的把降低环保政策门槛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等。此堵不破,加强环保,建设美丽中国无异于画饼充饥痴人说梦。

破招:一是尽快实施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由上而下加大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落实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稽查纠偏力度。借鉴中央巡视组的做法,采取一线暗访的形式,及时掌握地方党政部门执行国家环保国策的真实情况,对执行政策法律打折缩水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施以诫勉谈话、媒体承诺、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强制纠偏。二是强化对地方党政部门及主要领导的生态环保考核、审计和终身问责力度。应由国家或省出台对地方党政环保考核、审计、终身问责等《细则》并实施,赋予权威性、可操作性,避免由地方自行制定、实施而造成苍白无力的局面。对地方党政“一把手”考核、审计,应分年度或届中进行,避免“算总帐”带来的效力低下、事实后果难以施救的状况, 结果与“一把手”使用紧紧挂钩。三是彻底消除与上级政策、法律、规章精神相违背的“地方性规定”,建立常态化严管机制,发现一起重处一起。确保上级政策声音在基层振聋发聩。

地方人为阻法

招法:当前基层环境监察面临三方面困扰:一是政府干预,如一些地方实现大建设大发展“弯道超速”,不惜环保让路,擅降标准,放宽条件,政府项目民生项目大多不受环保监管,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搞所谓的“宁静生产日”、“效能提速”,使环境监察执法有责难为。二是领导说情,导致少数企业违法难纠监管难到位。三是企业抗法时有发生,少数企业仗着“财大气粗”或“上面有人”与环保叫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甚至威胁恐吓监察执法人员,挑战环保法律底线。这些弊端阻滞了基层环境监察通畅之路。

2.环境监察开展夜间突击执法检查。

破招:应严格按国办《通知》规定,把“县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负领导责任,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由国家或省级的组织、环保、审计等部门联合实施“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等情况”考核、审计、问责,对利用职务之便干涉或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四种情况,依法依纪追究其地方主要领导干部责任,倒逼地方领导干部遵规守法,支持环境监察部门依法行使其职责,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

基层困难如山

近年来,基层环境监察部门虽然有了加强,但基础薄、能力弱、条件差、人员少、待遇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与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不相适应。

现象:一是工作条件差。某县环境监察大队长期租房办公,五六人挤一间办公室,办公自动化、执法装备、执法取证仪器设备等无资配置。类似该县情况在多数地区存在。二是力量弱,不堪工作重负。某中部省会城市在册监察执法人员仅有270人,却要承担着辖区11408平方千米的上万家企业环境监察执法及其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繁重任务,“5+2”“白+黑”,工作日根本忙不过来,家庭及孩子无暇顾及,人人累成了“亚健康”。三是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术薄弱。多数地方的环境监察机构受困于人员编制严控,多年来不能进人,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管一个地区力不从心,人员结构老化且面临断档。现有在岗人员大多“半路出家”,未受过环保专业系统培训,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亟待提升。四是工资待遇低,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普遍工资偏低,福利待遇偏差。某县监察人员年工资福利人均不到4万元,与县内其他部门同等人员工资福利一年相差约3万~5万元不等,拖欠的部分工资一直无钱补发。中部某省有个县环境监察人员因工资发放困难不得不轮着上班,另一部分人由局领导带着外出打工。

破招: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办《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将基层监察人员工资福利及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保障供给;环保部和省环保部门每年应从安排的污染源治理等相关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层环保监察能力建设补贴,解除后顾之忧。其次,不断加强监察执法力量,有计划解决监察人员编制及人员招录,适时补充新生力量。其三,加强监察装备能力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环境监察应急处置能力。其四,加强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正规轮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适应环境监管新常态,让护航美丽中国前行的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通畅。

(作者单位:安徽肥西县环保局)

3.莱芜市环保局对全市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进行联合执法。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党政监察
探讨推进党政思想工作的应对措施
明代监察逾权对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医院党政工作的创新意识探讨
国庆抒怀
新设的监察委与纪委有什么不一样
学什么,怎么做?
——党政工作新方向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