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镇原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2015-09-20 10:03刘双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死因病种脑血管病

刘双兰

(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庆阳 744500)

2011年,镇原县开始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平台开展全县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为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分析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镇原县2013年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人口学资料来源于镇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2013年常住人口数据。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标准人口资料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数据为准。

1.2 分析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以及SPSS 17.0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1.1 死亡情况 2013年镇原县共有人口522443人,报告死亡病例1597例,死亡率305.68/10万,标化死亡率271.61/10万。其中男性923例,死亡率346.23/10万,标化死亡率317.73/10万;女性674例,死亡率263.43/10万,标化死亡率226.21/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49.904,P<0.05)。三大死因中,慢性病居首位,占84.85%;伤害次之,占9.39%(见表1)。

2.1.2 死亡时间 1—3月死亡524例,占32.81%,以冬春季较多。

2.1.3 死亡地点 2013年镇原县居民死于家中的1368例,占85.66%;死于医院病房82例,占5.13%;死于急诊室58例,占3.63%;死于外地56例,占3.51%;死于赴医院途中33例,占2.07%。以死于家中的人数最多。

表1 2013年镇原县不同性别人群三大类疾病死亡情况(/10万)

2.2 分系统前5位死因及死亡率(见表2)

表2显示,分系统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占90.80%。男女性排在前两位的分系统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这两类死因在男性中占64.79%,在女性中占71.51%。消化系统疾病在男女性分系统死因中均排第5位。

2.3 单病种死因人群分布

2.3.1 性别分布 镇原县居民前10位单病种死因占全部死因的 75.14%。男性脑血管病(χ2=4.820,P<0.05)、胃癌(χ2=15.316,P<0.05)、运输事故(χ2=15.193,P<0.05)、肺癌(χ2=12.367,P<0.05)、肝癌(χ2=19.264,P<0.05)、其他肝脏疾病(χ2=6.377,P<0.05)和传染病(χ2=3.903,P<0.05)死亡率均大于女性,心脏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前7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胃癌、运输事故、肺癌、肝癌,占70.38%;而前4位死因男女性均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胃癌,第5~7位死因男性为运输事故、肺癌、肝癌,女性为宫颈癌、运输事故、肺癌(见表3)。

表2 2013年镇原县居民分系统死因顺位及死亡率(/10万)

表3 2013年镇原县不同性别居民单病种前15位死因及死亡率(/10万)

表4 2013年镇原县不同年龄组人群前10位单病种死因死亡率及构成(/10万)

2.3.2 年龄分布 2013年镇原县居民死亡年龄最大98岁,最小0岁,平均68.00岁。各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906.658,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两两检验均P<0.05)。0~14岁组死亡原因以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肺炎和传染病为主,占该年龄组全部死因的35.29%;15~39岁组以运输事故、溺亡和意外伤害为主,占49.18%;40~64岁组以心脏病、脑血管病、运输事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为主,占68.15%;≥65岁组以脑血管病、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为主,占92.37%(见表4)。

3 讨论

(1)2013年镇原县居民报告死亡率为305.68/10万,标化死亡率271.61/10万,远远低于全国疾病监测点人群和其他地区死亡水平[1~5],说明该县存在死亡病例漏报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加强管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认真做好死亡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

(2)居民分系统死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为主,单病种死因则以脑血管病、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胃癌、运输事故、肺癌、肝癌为主,提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运输事故是影响镇原县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原因,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3~5],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镇原县65岁以上人口占8.49%,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呈上升趋势[6]。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应作为该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这对促进全县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本次研究结果与有关报道一致[7],85.66%的病例死于家中,这与居民经济条件、健康观念以及防病意识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严重后果以及相关防控知识不了解。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病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随着年龄的增大,居民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以及脑血管病、胃癌、运输事故、肺癌、肝癌、其他肝脏疾病和传染病等单病种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特殊的职业暴露有关[7]。宫颈癌位居单病种总死因的第9位、女性单病种死因的第5位,且占40~64岁妇女死因的45.83%,因此,宫颈癌防治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次研究提示我们,在具体防控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高发疾病及生活方式、职业特点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加强个人防护,防治结合,不断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全国死因监测报告[Z].2010.

[2]张杏花,高春霖,叶浩风.2009年广州市白云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76-277.

[3]迟艳玲,韩忠义,李晖,等.2009年赤峰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4):361-362.

[4]刘江伟,张晓艳,史伊冉,等.江川县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及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11):704-706.

[5]许德民,陈志萍,唐新梅.2009年克拉玛依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及期望寿命[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399-2401.

[6]谢学勤,韦再华,高燕琳.北京市1949—2006年居民死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97-798.

[7]胡容,刘德忠,黄先志,等.2011年双流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8(1):18-21.■

猜你喜欢
死因病种脑血管病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死因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