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出国留学国际班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5-09-21 01:37何诗语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德育

何诗语

摘 要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国际化快速步入人们的视野,而且逐步表现为年轻化、规模化的趋势。作为高中生出国留学前期的辅助衔接教育——国际班,为学生未来的国外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年轻的出国留学生而言,他们身上表现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尤其明显,可能是所有相关教育者均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为国际班的班主任,将一些认识和体会写出来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一起关注相关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 出国留学 国际班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20-02

近年来,随着出国热的兴起,各种国际班在中学遍地开花。不少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中学的国际班就读。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班取得了各种教育教学的成绩,但在同时,国际班的管理一直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笔者担任高中国际班班主任期间,个中苦乐得失,若非亲身经历,绝难体会,现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国际班的一般表现特点

国际班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参加高考的班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目标不同,国际班学生的目标不是高考,而是出国留学。

第二,学生来源不同,国际班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家境富裕的商人家庭。

第三,学生问题不同,国际班的生源和目标决定了班级的常规管理与普通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虽然数量少,但是问题比较集中。

首先,家长送子女出国的原因各不相同,而学生大部分自己目的还不明确和坚定。有的家长是想让孩子出国学经济、管理,回来好继承家族事业;有的是对孩子的学业和表现实在太失望,想让孩子到国外陌生的环境吃苦锻炼;有的是明确知道孩子在国内不可能考上大学,希望能在教育和考试制度不同的国家取得大学文凭;有的是希望孩子出国后能在国外扎根,方便以后全家移民;还有的甚至是出于面子或赶时髦,因为“身边朋友的小孩都出去了”。而学生自己对出国留学这条路的认识也千奇百怪。大多数人觉得是时髦,骄傲,因为家里有钱送自己出去是件体面的事情;有的对出国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夏令营的层面,认为就是出去“旅游”,是“游学”而不是“留学”;有的对家长期望自己学习的“经济” “管理”专业一无所知、一片茫然,只是被动的听从父母的安排;还有的是出于虚荣,“某某同学都要去,我也要去”,因此缠着父母报名。真正对自己的目标了然于心的微乎其微。

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国际班的学生在平时表现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凭他们自身的实力和素质,不经历严格的培训其实并不具备去国外留学的基础。他们目前的位置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对国际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但是,严格的培训除了在校阶段的实施之外,还需要家长对学生们在家的时候进行有效的监督。而国际班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家境富裕的商人家庭,由于父母均忙于创业,对孩子疏于管教,有的一直寄养在祖父母家,有的索性从小住读,甚至放在老师家。因此,来自家庭方面的关注其实是严重不足的。学生周末回家也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有个学生就曾经直言:“我爸妈让我住校,就是懒得管我。”亲情的疏远,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的孩子教养、礼貌极差,甚至不懂得怎样与人好好相处。有的孩子长期迟到,在班级排练节目时自以为是、极端缺乏团队精神。家庭教育和监督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自尊心和荣誉感,其根源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际班的学生几乎在金钱观上都存在问题。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都没吃过什么苦,他们几乎都认为金钱是唾手可得的东西,缺乏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家庭教育和监督的缺失导致学生过早接触社会,特别是社会的阴暗面,过早成人化,使得他们对公共道德极端漠视,在很多问题上是非不分、不明事理,由此形成的不良风气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极端困难。

最后,上述原因导致国际班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不佳,突出表现在知识基础薄弱。国际班的学生很多从低年级起,就一直是后进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效率低;没有正当的课余爱好。这些学生不但不擅于学习,甚至不擅于玩耍,课余大都沉溺于网络和购物消费,回到学校就讨论网络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和时尚流行趋势。很多人都迷失于物质享受并以此为傲,精神上比较空虚。

二、解决问题的一点建议

上述问题在普通的每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但是对于国际班而言只是非常普遍。一般的班级可以采取点对点的方式给予解决;而对于国际班特殊的群体而言,适当的调整策略可能是更有效的。

首先,要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或是送出国就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家长要有自省的能力和做出改变的勇气。一个进入高中的孩子,如果漠视规则、游手好闲、学业不佳、跟父母关系紧张,父母必然难辞其咎。家长应该及时意识到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和过失,并且勇敢地做出改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所释放的积极信号,从而有机会重塑亲子关系。我在家长会上曾不止一次地向家长提出:与其留下物质财富,不如传递精神财富。其实,很多家长都是靠自己多年不懈的辛苦打拼才有了今日的成功,他们应该把自己创业的艰难奋斗史分享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懂得要依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而不是只让孩子享受光鲜的一面。

其次,突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国际班的学生最担心的莫过于出国考试,但我认为,他们真正需要重视的还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国内他们都是极端自我、要什么有什么的公子小姐,等到身在海外,离开了熟悉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父母不可能在身后为他们打点一切,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作为国际班的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学会遵循规则,鼓励以个人奋斗取得成功。面对这群家境富裕、桀骜不驯的学生,国际班的班主任需要更有耐心和技巧。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从小到大饱经父母和老师教育的“老油条”,反复的教育说教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第一,班主任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论多么糟糕的孩子,都是有优点的。例如,有个女孩虽然热衷打扮,经常惹事,但是非常诚实。无论她犯了什么错,她都很乐于承认,绝不撒谎狡辩。还有一个男孩,天天上课都在睡大觉,学习一问三不知,但是他很乐意跟老师交流他的想法,愿意让老师有机会了解他。老师只要注意观察,总会发现学生的优点。班主任一旦明白这一点,就能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更包容、更冷静。

第二,要让学生理解自己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的,学会在行为中进行自我控制。而这些学生正好缺乏这两方面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缺乏责任心,也缺少独立性,他们的行为总是要通过他人来计划和控制。由于几乎所有的事都是由他人安排好的,所以,他们总是呈现出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总是觉得在学习和生活中个人的努力并不重要,甚至并不需要,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为了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班主任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气氛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目标。

第三,要促使学生为自己设立目标,进行自我强化。由于大多数问题学生都不能有效地利用自我激励的策略,如自己确认某一观点、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动地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等,班主任可以清楚明白地把这些策略交给学生,反复强调自我激励策略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的功效。一旦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积极地采取自我控制,改变以往的消极态度。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教学生如何制定长期的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短期目标(每周、每天目标),让学生意识到“策略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班主任不但要鼓励学生完成各种目标,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他们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第四,要强调个人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一些外在的因素(如考试容易、运气好等等)而不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强调个人努力在成功中的关键性。在学业情景教学中,有一个公式:合适地选用学习策略+个人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这个公式能够让学生明白个人努力在学习过程及成功中的作用。同样,也让学生明白,失败的经历与没能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关。这对学生来说是强有力的鼓励。

国际班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时代下的产物;是家长和学生拟通过国际化来提高素质的新途径;是教师面临的崭新的管理经历,只有认清它并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为将来的出国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毕然.浅谈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2] 刘世宏,李丹,刘晓洁,陈欣银.青少年的学校适应问题: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4,(3).

[3]Claire Ellen Weinstein等著,伍新春译.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德育
德育动感操,一举两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德育之花在节日文化中盛开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节渗透德育的语文课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