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题有效导入的实践与研究

2015-09-21 16:27普智慧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有效导入高中化学

普智慧

摘 要 有效的课题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高中化学课题有效导入进行了论述与总结。采用文献分析法、随堂听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授课法研究了高中化学课题导入现状。采用教学实践法对同一课题使用不同导入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观察法、撰写教学反思对本次课题导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课题 有效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82-03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明确将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该课程理念能否达成与课堂导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化学课题的有效导入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化学教师认为课堂导入浪费时间,一上课就直奔主题,或是长期使用一种导入方式(复习导入法)。甚至还有一些化学教师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知识的讲解,轻视了导入这一环节。无意中把学生的大脑当作知识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其本身的巨大潜能,忽视了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化学新课的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夸美纽斯认为:“开头虽则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具有巨大的潜伏力量。”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在45分钟的授课中,开头几分钟的效果是最佳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提高高中化学课教学的效益,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有效地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说明化学课堂导入能为整节化学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而且,随着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课堂导入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高中化学课题有效导入的原理

1.导入的涵义和目的

(1)导入的涵义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运用一定的方式,让学生预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进入学习情境而采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也就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应用于上课之始或开设新学科,进行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2)导入的目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高效的导入能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凝聚其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导入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集中注意力。富有创意的导入,可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维系在教学内容上。

②激发兴趣。富有情趣的导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明确目的。目的明确的导入,让学生预知教学的目的,领会教师的期望,洞察教③学的步骤,了解学习的方法,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

④铺垫准备。利用已知的素材(已有知识、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经验等)作“引子”,能自如地为导入新课题做好铺垫。

2.导入的作用

化学新课的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气氛。

(2)引发兴趣,激发表现欲。

(3)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

(4)画龙点睛,突出重点。

(5)承上启下,新旧过渡

3.导入的原则

(1)要突出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即导入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相适应,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

(2)要突出导入的趣味性。 导入时语言要风趣幽默,方式要多样化,举例要生动活泼、因材而异,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出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要突出导入的关联性和迁移性。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重点密切相关,成为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引导学生依旧拓新、温故知新。

(4)要突出导入的灵活多样性。每课的导入不要千篇一律,而要新颖灵活。

(5)要突出导入的直观性和启发性。教师要用富于启发性的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引入新知识。结合设问和讲述才能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6)要突出导入的高效性。课堂导入要力求简洁、准确、少而精。

4.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开宗明义地讲授本章节的内容、重点及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形式的导入,多用于绪言课或起始章节。

(2)复习导入法。该方法一般是在复习上节课或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从复习旧课入手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提供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不仅可以使由旧到新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而且也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

(3)实例导入法。实例导入,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熟悉的的常识和事例,联系本节教学内容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得学生在熟中生疑,凡中见奇。

(4)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是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如实物、样品、模型、图片等)导入新课。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甲烷”一节课开始,教师可展示甲烷的结构模型,引出本节课课题: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5)质疑导入法。古人云:“学则须疑”,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恰当的设置耐人寻味促人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跃居激发状态。

(6)魔术导入法。一言未发,魔术先行。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法最具魅力,易将学生带入“新奇境地”。魔术导入法是实验导入法里面的一种。魔术导入法是为新课内容设计相关魔术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魔术现象,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激发学生探究奥妙的愿望,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

(7)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就是教师讲述一段与所授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化学学科领域中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科学成就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方式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引起其学习兴趣。

(8)史料导入法。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简介与这节课有关的化学史,不仅能以此导入新课,而且还会使学生被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刻苦专研、百折不挠的精神所启发、激励。例如:在《苯》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凯库勒根据梦中受到的启示,画出了苯的封闭式结构式,从而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绩的化学史话来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9)习题导入法。习题导入,就是有目的地选择习题导入新课。它不仅可以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也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架桥”。

(10)“矛盾”导入法。通过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情境来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左右为难之中产生强烈的急需解决矛盾的愿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

三、提出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1)建议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法理论,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并根据教学需要,掌握导入教学的技能,精心设计导入教学,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的必要准备,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

(3)导入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不能纯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偏离了上课主题,这样的导课设计必将导致失败。

(4)建议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课题导入。在导课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指导者或启发者的作用,实现师生共同合作学习。

(5)建议教师在每次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精彩而有效的课题导入方法,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春艳.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1.

[2]陈凤姣.化学课堂导入阶段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3.

[3]陈术芬.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J].魅力中国,2011,(15):320.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有效导入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行动初探
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研究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