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2015-09-21 16:28刘淑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语境学习者

刘淑芬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84-02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在探讨一个问题:如何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特定的学习内容?老师们意识到,只有理解的学习,才是生成的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的学习才算是理解性学习?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有什么好的方法?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实施理解性学习呢?本文将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理解性学习的意义

理解性学习(1earning with understanding),顾名思义,是和我们常说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深刻概念性理解的发展和恰当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性学习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意义生成”活动。当学习者运用他所知的内容(如先前知识 ),在事实和观点之间建立新的关联时,理解就得到了发展。其次,它是一种“理解的实作模式”,即理解就是能用人们已知的针对某个主题的知识去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一份报告《学习与理解:改进美国高中的数学和科学先修学习》一书提出了理解性学习的七个原则 :(1)原理性概念知识—— 当知识与某领域内的主要概念和原理相关并围绕它们组织的时候,能促进理解性学习;(2)先前知识——学习者运用他们的前有知识去建构新的理解 ;(3)元认知——运用元认知策略来识别、监控和调节认知过程,会促进学习 ;(4)学习者差异——学习者有不同的策略、方法、能力和学习风格;(5)动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学习成功;(6)情境学习——人们学习时所进行的实践和活动会影响他们所学的内容 ; (7)学习共同体——社会支持的互动会强化一个人理解性学 习的能力。这些原则告诉我们,理解性学习是“知识组织性的学习,是基于先拥知识的建构学习,是自我监控的反思性学习,是个体性学习,是实践活动,是社会建构与社会协商。这种基于学习视角下的理解内涵完全体现了当今学习科学所展现的全新的知识观及学习观”。

二、从《英语课程标准》寻找理解性学习的方法

虽说教学“教无定法”,但也要“教学有法”。理解性学习符合科学发展观,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却也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我们看看《英语课程标准》,从中寻找理解性学习的方法。《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3.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语言知识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课程注重语言学习,注重能力培养,更注重学习过程。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理解语言、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理解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对所学习的特定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情境的不同、学情的不同、采取促进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英语的有效方法与策略。这些策略包括:

1.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真实语言

语法教学应该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内化并产出语法。语法教学应重视创设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获得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在语法教学中,如果仅用孤立的句子去解释和说明语法规则,有时是很不严谨的。例如:They are flying planes.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它们是飞着的飞机”还是“他们正在驾驶飞机”呢?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思就不会混淆了。如果谈话主题是飞机,句意只能是“它们是飞着的飞机”,如果谈话主题是飞行员,句意则是“他们正在驾驶飞机”。可见,句子的意思离开了语境,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很难确定。

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教师要遵循合理与真实性原则,利用对话、讨论、图片或动画、动作演示等多种方式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或类似真实的情景,开展语言教学。

2.利用学习小组,探究、合作发现语言规律

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而学生学习外语的场所往往是课堂,普通中学一般采用大班上课制,班级学生数多,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把整个班级拉起来。小组活动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活动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启发,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学生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他们活动的空间、时间多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也多了。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有利于集思广益,发现语言规律。

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以四到六人小组或对子的形式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用多种技巧和方法引导他们去观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发现和总结语言的规律。

3.创设真实情境,实践、运用语言

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它不仅适用于语法教学,还适用于语言功能、话题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

情境运动的先驱莱夫认为,学习是处于活动、情境和文化之中的。情境学习强调将学习任务镶嵌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和活动中,强调学习处于多元情境,从而使学习者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去解决真实问题。

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课程安排中首先要蕴含大量练习机会,让学生展示在不同情境下所学的东西,以此来关注理解的深度而不是覆盖的宽度;同时,以真实或模拟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源于个人经验或真实应用的环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或探究。

4.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通过做事情来理解、运用语言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应该在课程中包含有趣的、对个人有意义的、难度恰当的学习任务,并使这些任务按一定的顺序呈现,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用所学语言知识做事情。例如,让学生用英语作天气预报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认识各种天气。 2.听并用英语做信息差交际活动。3.用英语角色扮演。4.看图并用英语讨论旅游景点的天气变化。 5.用英语写电子邮件向朋友介绍当地天气。

参考文献 :

[1]陈家刚.理解性学习思潮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对我国教育的意蕴[J].现代教育论丛,2009,(4).

[2]吕林海.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价值、内涵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7).

[3]胡青友.关注理解性学习——来自学习科学对学习过程研究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08,(2).

[4]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1).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语境学习者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