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应重视养成教育

2015-09-21 16:39普凤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班会班级活动

普凤玲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99-02

“养成教育”是关于意志品行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中小学实际,它们主要内容包括耐挫教育、自控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以及培养处理能力教育。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是学生从思想上实现自我完整。

一、利用各种形式、手段,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是养成教育的第一阶段

(一)强化训练。指在开学初期或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对新生日常行为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它包括礼仪、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规范,宜多渠道进行,但一定要注意突出阶段主题和目的。其中军训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需要,提出阶段训练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及活动评比对学生进行监督。如新生入学之初可以开展“离开父母怎么办”活动,从洗脸、漱口、洗衣服等小事抓起。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又如设立“文明礼仪周”“学雷锋周”等。在阶段训练完后,要及时总结,如评出“十佳文明学生”“校园之星”等并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检查,巩固训练成果。

(二)规范约束。国家制定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其他教育法规,学校有校纪、校规、校训,班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班训、班规。甚至可以编写班歌。通过各种规则和条例,为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建立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对学生实行规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明理,即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明确有哪些规定。如可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笔试抢答各种行为准则;其次要有激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宣传规范,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使学生从内心自愿接受;再次要加强监督检查,进行量化考核,对行为规范执行好的,奖励加分。对违反行为规范的,批评教育,并予以记录。再次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学生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并加以约束。

(三)舆论倡导。结合行为规范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讲故事、编演节目、辩论会等各类班团活动,向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舆论导向;利用黑板报、壁报及班级报宣传阵地,采用格言教育法,像学生宣传做人的道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勤俭节约、严谨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美德;树立榜样,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在学生中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借助社会上的榜样力量,激励和教育青年学生。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价值愿望,培养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养成教育的第二阶段

(一)激发学生树立动机,调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在新学期接受某个典型人物事迹教育后的特殊阶段,学生往往充满憧憬和激情,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期,点播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开展自我设计。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自觉用小学生守则规范自己,完成角色转换。

(二)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目标,明确自我的地位力量、价值需求、权利、义务、责任等。自我认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周记法,格言教育法,组织活动法等。如开展“找找自己的缺点和优势” “十年后的我” “我有一个梦想” 等思考认识活动,只有了解了自身的缺点,才能拟定个人自我教育计划和目标。拟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阶段性和可行性,切记目标太远太高,那样容易使人丧失信心。

(三)提倡学生参与班级活动,提高沟通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1.平等、真诚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管理气氛,对后进生要随时放弃思维定势,给予他们权利,并从旁耐心指导。

2.确立学生管理地位,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人人都能为集体作出贡献。把班级管理分为班务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活动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纪律管理、兴趣小组管理等七大方面,把全班同学按性格、特长分成相应的七个组,各司其职,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职责和义务,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也可实行班长组阁、学生干部轮换制。

3.激励学生的管理行为,培养学生的管理信念。定期从学生中收集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建议,公布管理成果、管理情况、进行管理经验交流,表彰优秀管理人员,通过这样来维持学生群体的积极行为。

三、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一)集体主义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感情。例如举办运动会、知识竞赛,文娱表演等活动,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二)劳动观念教育。针对当前学生家庭条件好,劳动意识薄弱,参加劳动机会较少的实际情况,教育他们实现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要求学生参加每周的集体劳动。建立家长反馈对学生在家劳动表现来评定等级,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立能力。

(三)艰苦朴素教育。针对当前学生中超前的消费现象,指出艰苦朴素是当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以养德”,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抵制铺张浪费现象。例如勤工俭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糊纸盒让学生明白钱的来之不易;召开主题班会,发动同学找一套自己最喜爱的服装,然后再班会上举行一次“小学生服装观摩会”,让同学们自己去鉴别,哪些衣服适合自己穿,那些不适合;那些是美,哪些是丑。

(四)为人民服务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理念。可采用先进人物事迹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提高学生认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外展开活动,做好事;还可用徐虎的名言作为座右铭教育学生:“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来索取,我来索取,向谁索取。”班上设立好人好事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定期给予表扬,以弘扬助人为乐之风。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应重视养成教育。有利学生学会做人,有利学生学会生活,它提供了学生受益的机会,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是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精神支柱和长久动力,是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班会班级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