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9-21 16:42李云雯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品德课意识生命

李云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03-01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吸取知识营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弄懂、理解新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好奇,才有可能有问问题的意识和冲动。所以掌握过硬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轻松、有趣,对没懂的、好奇的、有兴趣的东西有问的冲动,有问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下掉下一大馅饼”,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想问”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旺盛的求知欲和思考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他们的探究要求,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发现。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一组充满生命气息与一组一片死寂的图片,学生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有个学生疑惑地小声问:“其它动植物都没了,会有我们人类吗?”虽然他的声音很小,我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我立刻鼓励他说:“请这位同学把你的问题重述一遍,好吗?”受到鼓励的他勇气倍增,扬声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我趁机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位同学说:“有毒的植物,我们需要保护吗”另一位站起来说:“会袭击人类的老虎、狼、巨蟒也要保护吗?”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了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甚至谈到了“人与自然”“自然传奇”上的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大家明白了:每种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和谐共处。课本上的知识自然而然的转化为学生们自己的知识。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但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害怕提问题,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而招来讥讽,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悦。再加上教师和教材的权威地位,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教师则乐于以“教”为中心,以中考为最终目标,完全忽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致使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参与学习。因此,给学生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让它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至为重要。

四、要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平时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乐园,而不是老师代替包办。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一内容时,学生们读了余光中的《乡愁》,情绪激动,甚至有同学说,中国大陆现在强大了,那为什么不直接采用武力统一台湾呢?这一问题一出,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议论声四起。作为教师,此时不应妄加指责和否定,而应加引导: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品德课意识生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