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2015-09-21 17:00朱美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朱美菊

摘 要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手段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幼儿对世界的把握,往往是从“涂画”开始的,这就是幼儿最早期的美术手段。他们通过这种图画的手段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幼儿的针对美术所具有的独特心理与美术创作的与成人不同的特征手法,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避免运用成人的眼光、技法来看待孩子的美术创作,运用儿童的眼光来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力,使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得以全面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26-02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的教学理念、来保护幼儿个性的发展,挖掘幼儿创造潜力,开发创造潜能,以鼓励、赞扬的方式,来促进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这些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愿望。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用变魔术的方式出示教具,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通过讲述及延展的方式结合起来。这样,通过教师的富有亲和力的娓娓动听的讲述、展示,就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很好地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和兴趣。

二、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

观察是美术创造活动的源泉。是幼儿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最必要的条件,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引导孩子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大班画《美丽的春天》,教师先组织幼儿观察秋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带领幼儿去寻找春天,观看春天的自然风景、录像带或风景图片,演唱有关春天的歌曲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春天的特征: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河水哗啦啦、哗啦啦地淌着;小草慢慢发芽了,树叶慢慢变绿了;美丽的风筝在天上飞着,农民伯伯正忙着播种了,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春游……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幼儿:“这么美丽的春天,咱们画下来,比一比,谁画的春天最美丽”。于是,幼儿就会纷纷投入到创作中,一幅幅“美丽的春天”便跃然纸上了。在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中,幼儿的观察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组织幼儿多观察、多思索,从而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创造条件。

三、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

培养能力,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主体工程”。然而,许多教师的儿童美术教育者理念都源于“专业”,深受原来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常不假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乏味的技法或强加一些成人的观点,这样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绘画才能。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孩子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1.儿童最重要的艺术天分就是想象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头脑中有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天真,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力4岁至4岁半之间最发达,5岁以后开始向着现实的、具体的方向认识世界了。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培养儿童丰富的、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表象,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幻想。

2.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以多样途径训练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自然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孩子开启想象的大门,发现美,创造美。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启发儿童想象力。教师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系统。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方来源于视觉,“看”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现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们亲手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量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图工具大胆描绘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该常常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观察小动物,多让孩子听听音乐,参与其他的活动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力也就会随之迸发。

四、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

情感应是儿童绘画的灵魂,是儿童绘画语言的归属,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

儿童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自己的双手驾驭绘画这一视觉语言,来表达感情,如:大多数儿童喜欢用明亮、艳丽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喜好,反应自己创造美好未来世界的愿望。这种方式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完美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的情感是幼儿创造的催化剂。但是长期以来,美术活动中的情感运用一直被忽视的。其实,美术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对一种技能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正是儿童对外界世界的感知、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因此,积极的情感能够促使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是创造的催化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让幼儿把美术活动作为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其次应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进行多种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创作。

五、保护幼儿个性的发展,挖掘幼儿创造潜力,开发创造潜能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应该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展现自己,创造自己,表现自己,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