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奖让静默的“老手艺”重生

2015-09-21 16:28邢明旭
出版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卡佛书业译林

邢明旭

如何帮助好译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出版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则是业界一次颇具意义的尝试。

这是一个崇尚快节奏的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趴着飞快的渠道“列车”,在人尚未来得及喘息前便将你填满。

这又是一个呼唤慢下来的年头,受够了“轰炸”的人们试着回过头寻觅慢生活的韵味,从久违的精致与悠长中汲取养分。

一向对“快”颇具免疫力的书业也没能独善其身,本应“慢工出细活”的翻译工作在和经济效益的博弈中被迫加快了“步子”,曾经以“信、达、雅”为傲的老手艺成了人人可做的营生。随手拾起一本,粗陋的语言和时不时冒出来的错别字常常让人“不忍卒读”。

纵使如此,仍有一批默默耕耘的翻译家们,正努力打破这窒息的沉默,如何帮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这个喧哗的世界重新见证翻译之美,是出版界亟需解决的难题,而由出版人杂志主办的“2015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则是业界一次颇具意义的尝试。

颁奖典礼引各界关注

8月27日,“2015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揭晓,马振骋翻译的《庆祝无意义》(上海译文出版社选送)、王建全翻译的《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译林出版社选送)、张弢和王春华翻译的《脚注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选送)、熊姣翻译的《看不见的森林》(商务印书馆选送)获奖。在颁奖典礼暨翻译论坛上,翻译界、出版界专业人士就翻译人才对中国出版业的文化贡献和未来发展之路畅所欲言。

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是中国书业年度评选在今年首次设立的特别单项奖,也是国内首个由出版行业媒体设立的专业翻译奖项。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由出版人杂志创办,诞生于2005年,于今整整走过10个年头。它秉承“为本土内容创意寻找创新力量,向全球文化产业传递中国声音”的宗旨,在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清晰的刻度,已经成为每年一度中国出版业的盛举。

为了鼓励更多的外语人才投身翻译出版事业,彰显翻译对出版行业的重要作用,提升出版行业及整个文化行业对翻译质量、翻译人才储备的重视,《出版人》杂志在今年又设立了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的特别单项奖——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长期以来,文学等专业图书翻译的报酬低,翻译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已成为困扰出版行业乃至整个文化界的 “翻译之痛”。而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的设立,将搭建出版业与翻译界沟通的渠道,鼓励更多优秀翻译和优秀译本的涌现,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语言文化以书为桥的交流做出贡献。

本届翻译奖评选分社科、文学两大类,每类评选两种获奖图书,每本获奖图书的译者获得奖金5000元。评选范围包括在2014年内于中国大陆出版的简体中文翻译图书。由出版社、译者和读者提名参选的图书,经过筛选、初评,确定了社科类、文学类各10种的入围图书名单。经过精心的评定,最终的获奖图书在BIBF首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湖南出版展台上公布。包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进口管理司司长蒋茂凝,湖南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在内的多位有关部门领导、中外出版人、学者、译者光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场中国翻译界的盛会。

“一个优秀的翻译者,应当如希腊神话中偷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给读者带来启迪。对于文学和社科的作品翻译,不仅要有娴熟的语言把握能力,还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朱建纲指出,翻译工作者还需要经受时间和岁月的磨砺还要耐得住寂寞,抵挡住方方面面的诱惑。“我真诚希望在未来翻译事业的发展中,出版人和翻译者能携起手来,为了美好的未来作出更大的努力。”他说。

颁奖仪式现场,《脚注趣史》一书的译者张弢在谈及如今学术图书的翻译问题时表示:“国内学术性著作翻译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未必能为出版社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没有纳入高校的评价体系里面,所以我非常感谢主办方能够设立这个奖项,并把学术书籍纳入到评奖的范围之内,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立和推出,更好地推动学术图书翻译出版事业的发展。”

翻译论坛揭示风向

活动现场,三位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岗位的翻译界资深从业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这些年与翻译“结的缘”。

作为国内翻译出版当之无愧的领军者,译林出版社长期以来在这片领域建树颇丰,近年来凭借《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雪隐鹭鸶》等优秀力作进一步稳住了脚跟。谈及该社对于翻译工作的认识,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袁楠指出这是一个发现价值、建立价值和传递价值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初,译林社推出了法国作家的《似水年华》,引起了大规模的关注,此后十多年中,译林社推出了超过400种现当代名著,在读者当中立下了口碑。”

而在建立价值方面,袁楠以译林社对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经营为例对现场嘉宾进行了阐释。“在建立价值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品质。从出版者的角度说,首先要读懂作者,才有可能明确经营这个作家的着力点,建立其价值。卡佛的首部作品即将出版时,喜欢他的书评人、学者发来了很多稿子,这让我们明确了卡佛的读者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且有较多生活经历的成熟读者,从而使接下来的建立和推广价值过程更具效率和品位。”

“传递价值方面,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读者在阅读和购买引进版图书的时候多少有一点门槛,此时翻译工作就异常重要。”袁楠介绍道,“卡佛的《大教堂》一书,译林社请到了芝加哥大学的文学博士肖铁来翻译,他的译文非常精确,令人回味。而另一本书《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的译者小二也是当时翻译卡佛最早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的理解和翻译让读者看到了经历奋斗的一代海外中国人的影子。”

袁楠指出,在如今文化多元的时代,消费者有太多选择,让他们注意到引进版的文学图书本来已经非常不易,要打动读者的心更需努力。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够用心发现有价值的作品,恰如其分地传递作品的价值,从选题、内容、装帧、宣传、营销上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本土化,也许才能够充分燃烧起目标读者的阅读热情,才能有效率地去经营国外的作家,才能真正击中人们的心灵,让阅读被守护。

而除了译者的辛勤劳作,编辑们对于翻译作品的精心加工也必不可少,论坛现场,商务印书馆编审、学术图书中心副主任李霞分享了商务印书馆在学术译作的编辑流程和稿件处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就商务印书馆的流程来看,首先要有一个译著的规范。例如为什么译著上要有外文的版权页,为什么一本译著最好有两套编码等,这是我们做译著的一个前提。”除此之外,李霞还详细介绍了翻译图书制作的整个流程,包括审读试译稿、确定译者、译者翻译、初稿审读及编辑加工等。“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对于原著的完整表达以及中文译文的通顺流畅是编辑们着重关注的两个方面。”随后,她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多个实例详细解读了不同问题出现时的处理方式,生动详实的讲解引得现场听众频频点头。

如今互联网推动影响了一切,当然也包括翻译这门传统的手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翻译可以不再是一位译者辛勤伏案的工作,而是可以由多位译者合力完成。论坛现场,译言网创始人之一兼CEO赵嘉敏与大家分享了互联网在推动翻译传统的进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我们必须承认当今是一个与机器赛跑的年代,那些毫无创意也不用心的工作者一定会跑输给机器。从这点上来说,我们应该感谢机器,它就像一道关卡,滤掉了那些没有创新也不用心的译者。”赵嘉敏说,“我今天分享的并不是机器与人性的竞争,而是融合。译言网三年前启动了古登堡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公版书的电子出版,三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300本公版书的翻译,参与的译者超过了1.5万人次,所有译者都是通过在线协作平台来完成翻译工作,即便是合译一本书的译者也从未谋面过,而负责这个项目的编辑则从来没有超过两个人,这个成绩的确值得我们骄傲。”

赵嘉敏指出,不仅仅是大规模地组织工作,技术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译者。“译言网有挑错和精评的功能,精评师在线上给译文挑错,系统计算出译文的差错率,有效地帮助译者发现和改正错误,从而大幅提升翻译质量。”

“改善译者的生存条件,提高翻译教育质量,这两个命题都不算小,但我们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这个支点,我们也许能够撬动一个行业。我真诚地希望有些原本立志做一名安安静静的译者的朋友,能够把目光转向技术,转向互联网,让技术与人融合,让技术为人服务。”赵嘉敏说。

猜你喜欢
卡佛书业译林
最后的断片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雷蒙德·卡佛:《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蜂鸟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民营书业与上海书业的发展
过刊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