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铁锋山寻觅密林陡壁上的寨堡群

2015-09-22 04:14文图高原
城市地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万州葵花

文图+高原

贯穿铁锋山寻觅密林陡壁上的寨堡群

文图+高原

英文导读: Mount Tiefeng lies in the north of Wanzhou. It is full of fortresses and cottages. We go for a trip to research for history.

“天子城,椅子城,请你过来打一城。”这是流传在万州地区的一首童谣,讲的是万州的众多古堡山寨。2015年4月初的一个周末,为了探寻这些建在山顶、绝壁或村落中的寨堡群,一支由6人组成的驴友小分队走进万州,以古万县的天然屏障铁峰山为轴心,贯穿行走,去寻访那些古堡山寨遗留下来的历史印迹。

线路:重庆→万州高粱镇→葵花寨→马鞍寨→椅子城→香炉村→铁锋山大垭口→凤仪禅院→美美寨→鸡哈寨→天子城

路程:36公里

队伍:6人

历时:2天

方式:背包徒步

线路背景:铁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北部,山峰气势磅礴,集雄、险、奇、峻于一体。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色彩富于季节变化,既有幽泉秀水,飞瀑溅玉,又

有奇花异草,芳草为茵。更为奇特的是,在山脉的沟壑崖壁之间密布着,厚重而独特的寨堡文化遗迹,与当地丰富的佛教文化、优美的森林风光等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难度指数 ★★★

体能指数 ★★★

风景指数 ★★★★

危险指数 ★★★

探访万州历史上的名寨

从重庆出发,一路车行来到了万州郊区的高粱镇。随后,驴队沿着一条乡间机耕路前行。过了一座有些年头的拱桥,走过杂草丛生的山谷,眼前横切出一条盘山公路。遇到一辆疾驰而来的摩托,挥手叫停后询问:“去葵花寨还有多远?”对方一脸惊恐:“你们走上去呀?至少还要2个小时。”我们又问:“不知道还有没有小路可以直接上去?”对方茫然摇头回应,然后又飞驰而去。

我们只好继续沿公路前进。幸运的是,队伍走到庙垭村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乡,他为我们指了一条可直达葵花寨的小路。依照他所指的方向,我们离开公路,在坡地田埂间七弯八绕了近1个小时,终于到达了万州历史上的第一大寨——葵花寨。

如今的葵花寨早已没有了往昔盛气凌人的样子,残损的寨门隐藏在翠竹林的深处,周边杂草丛生。我们沿着一条磨得溜光、残缺不全的古老石阶,从山脚走至山脊。只见寨门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葵花寨”的字样。寨门两边均为条石垒筑而成的城墙,两边城墙都延伸到悬崖边上。除了大门可以通行,周围地势无从攀爬,让整座山寨处在一个绝对防御的状态。看到寨门如此建造,队友螃蟹在旁一个劲地感叹:“设计得真是巧妙啊。”进了大门,葵花寨内绿荫缭绕,一些当地居民新建的房屋掩映其中,古寨的痕迹已经很少见到了。惟有一条由条石凿成的水槽,节节向外伸展,与周围的枯藤野草相依为伴,孤寂地经历日月的风霜酷暑。

离开了葵花寨,众人朝着北边的铁峰山方向行进。沿着乡间小道行进不到1公里,一座两头高、中间低的山梁便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问当地老乡,才知道这里就是马鞍山,山上的马鞍寨在民国时期与葵花寨一起共同形成掎角之势,互相掩护或支援。

顺着一条石梯小道上到山顶,只见山顶平坦狭长,山崖边环绕着条石垒砌而成的墙,部分墙体被杂草掩没。城门上方刻有“马鞍山”几个字,笔法厚实,苍劲有力,边框上有石花装点。拾阶而上,进入马鞍寨,地势渐渐变得开阔,数个残垣断壁分列左右。残壁后面,有口条石环砌而成的水井,水井深约1米,至今仍出水不断。

沿着一段石板路走到尽头,队伍便来到后门洞,这是马鞍寨最后一道卡门。卡门外松柏竹林交错,密密实实地掩映着古老的墙体,干枯的杂草根茎顽强地镶嵌在城墙的缝隙当中,整个城墙看上去古朴沧桑。顺着石道小径蜿蜒穿过松柏树林,一路向下,我们走出了马鞍寨,继续朝着第三座山寨行进。

沿着山下田园间的小道在山地丘陵间穿行,不到2个小时的急行军,就到了一处高大山体的脚下,这里有个叫做插旗村的小街,大家就在这里休整和吃午餐。午餐时,寒冰向当地老乡打听,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古寨椅子城的山脚下。当地人称椅子城为“李子城”,不知道是故意这么叫还是口音的误传?

过椅子城,悬崖壁下见墓塔

吃过午餐,顺着石板路走过沙河石桥,翻过村后叫做插旗山的山岗,队伍就来到了椅子城的山脚下。抬头仰望,薄雾之中的椅子城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山脚下有一户房舍古朴的民居,庭院中一姓侯的老农正在编织扫帚。了解了我们的来意,侯老非常热情,自愿为我们带一段路。在侯老的带领下,队伍沿着狭窄的石道直往椅子城而去。

左右页图:因为万州的多数古寨早已荒废,寻访古寨的道路并不好走,我们常常在深山里寻找被落叶完全掩盖的石阶、壁垒。

相比于葵花寨和马鞍寨,椅子城的前寨门,也就是南寨门,保存得相对完好一些。走进寨门,眼前一派农家的田园风光:鸡鸣犬吠,鸟语花香,池塘鱼跃。侯老年近六旬,自小生长于此。一路上,他不时地向我们谈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讲的故事,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寨上四个城门关闭之后,那些‘棒老二’根本打不进来。”

上行数十米,就可以看到刻有“椅子城”字样的正寨门,明显是后人重新凿刻的。前寨门至正寨门一段,当地人称为外城,正寨门到后寨门则为内城。进到内城之中,巷道依然是青石铺就,弯曲狭窄。侯老找到年近八旬的本地老农陈和发。据陈和发回忆,老一辈人都说椅子城建于清朝中期,外城住帮佣的农民,内城住地主和读书人。当年,这弹丸小城有绸缎铺、茶馆、酒馆、菜市场等,可谓繁华一时。依仗地势险要,两道城门又像两道屏障,数百年来竟然从不曾被土匪抢占过。

站在内城的高处向下望去,可以看见远处悬崖下矗立着一座墓塔。寒冰一见这墓塔,兴奋得不行,强烈要求前往一探究竟,但我们6人找了许久都没找到直通墓塔的道路。在回撤的过程中,螃蟹在寨门旁边找到一条通往岩壁下方的小道,小道依壁开凿,无处攀附,非常危险。经过表决,有4人想到岩壁之下看看。于是,螃蟹把一根绳子拴在一棵黄葛树上,然后放下崖壁,之后他率先顺绳而下,见他安全到底后,大家就跟着缓缓而下。只是在倩雪下滑过程中,因为脚踩的岩石断落,她一脚踩滑,悬在空中,把众人惊吓了一下。幸运的是,这个岩壁并不是很高,我们在下面把她接住了。

左右页图:椅子城是我们此行发现的第一座保存稍显完好的山寨,沿着石板路,从外城到内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椅子城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悬崖底部有一废弃的土屋,周边密布齐腰深的茅草,土屋四周墓穴林立,却不见刚才我们望见的那座高塔。我和螃蟹只能在前扒草开路,不断向前寻觅。良久,队伍才看到墓塔的塔尖。墓塔坐北朝南,为六角形阁楼式的石塔,共6层。墓塔名为宝瓶顶,塔的6面刻有鸟兽花草的图案。第3层正面刻有“露仰袛国”字样,其余5面均有文字石刻。因为墓塔供奉的均为当地人的骨灰,我们在底层转了一圈便走了出来。出来后,寒冰嘴里不忘念到:“阿弥陀佛。”

露营大垭口,钓得野味鲫鱼

离开墓塔,众人沿着山梁一路下行,一直走到富饶的千家村,接着就在相对平缓的丘陵和田野间奔走。过了五百村,山形突然变陡,巨大的山体挡住了原本的道路,我们只能选择乡间土路行走,上到山腰的五福寨。这里是个普通的山地村落,和之前遇到的几座山寨相比,五福寨仅仅留下了一个地名,寨子原本的建筑格局被完全打破,旧有的寨子文化早已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队伍没有停留,继续沿着山腰的道路行进,慢慢朝着铁锋山的腹地进发。

过了五梁水库,我们就到了山间平坝香炉村。香炉村周边的两座山峰在以前便是两座山寨——牛角寨和香炉寨,不过都是名不见经传的“野”山寨,没有任何记载,甚至口头的传说也很难寻找到了。当地老乡都劝阻说:“山路多年没有人走了,早就被荒草掩盖了,而且这些寨子都属于山野村落的,规模小,也没留什么痕迹。”

螃蟹听了将信将疑,好奇心最终占了上风。随后,我们就陪他一路沿着荒芜的小路前往香炉寨一探究竟。行至半山腰,前面出现了一道荆棘藤蔓交织着的天然屏障。如果再往前,每一步都将付出极大的体力和汗水。顾及全队成员的感受,螃蟹只能在此放弃。之后,大家沿着一条较为宽大的石梯路直接登山,前往原定计划中的露营地——大垭口。

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我们从海拔600多米的香炉村,一直走到海拔1300多米的铁锋山大垭口关隘,海拔上升了700多米。大家在大垭口附近的一块平地上放下背包,准备扎营。小钩子是钓鱼发烧友,他在手机卫星地图上发现附近有处水塘,刚刚扎好营,就带上头灯独自跑去夜钓了。

营地旁边正好有个护林人员住的小屋,倩雪和护林员一阵谈笑沟通之后,护林员老陈竟然答应我们在他柴火齐备的小屋里做晚餐。我冲着她竖起大拇指,笑着说:“还是美女有威力哟!”经过一阵快乐地忙碌,饭菜都齐备了。惟独没见小钩子的身影,正当我准备出去寻找的时候,有些狼狈的他终于回到了营地。原来他的简易鱼钩已经钩到了鱼,但被水草遮挡,为了捡到鱼,他不得不走到水里,打湿了裤脚。不过,收获还是不错,他提回的两条半大的野生鲫鱼,自然让大家享受了一顿美美的野味。

意外得见无记载的美美寨

翌日清晨,吃过营地早餐,大家重新背上包,沿着林间的小道朝着当天的第一站尖峰寨进发。经过2小时的徒步,队伍走到了路的尽头,而尽头处有着一座名叫凤仪禅院的寺庙。队伍未做久留,顺着禅院后面的小道一路向下,路过一处寿塔。只见塔有6面,虽小而造型优美,这就是照林和尚塔,据传它已经承载了凤仪禅院近300年的历史。寿塔周边到处可见残存的石磴、石柱,以及上面依稀可见的花纹和动物头像,看上去神秘莫测。

寿塔后面是一大片杉木林,一条铺满陈年落叶的松软小路延伸至杉木林深处。顺着小路,走出密林,眼前是一段陡斜的长下坡。顺着不太成形的“野路”下行,不时遇到一些倒下的巨大树干遮挡在面前,需要弯腰或跨越才能通过。快到沟底时,一条山洪冲出的深沟阻挡了去路。沟深达两三米,沟底都是黄色的稀泥。跨肯定跨不过去,我们只好先后脱下自己的鞋子,螃蟹把鞋子串着挂在脖子上,还学着滑稽戏里面的表演套路,左右摇摆地走了几步,引得众人会心一笑。我率先顺着沟沿下到沟底,然后手足并用爬上对面的沟岸。到了对岸一看,脚上如同穿了鞋子一般裹上了厚厚一层黄泥。因为附近没有水冲洗,大家只能穿着“泥鞋”继续前进,看着彼此脚上的“泥鞋”,都觉得又新奇又好笑。

还好前面是沿着山腰盘曲蜿蜒的防火道,路面也是黄色的泥土,所以不必担心路面刮伤脚。防火带在山腰间延伸了几公里,直到一处垭口才终止。垭口再往前就是一处陡峭的悬崖,GPS地图上面标注的尖峰寨的位置就在悬崖的左前方,但前面却是万丈深渊,根本没有路可行。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寒冰说她听到附近有声音。众人都安静下来,从一片低矮的丛林后面传来羊叫的“咩咩”声,顺着羊叫的声音大家找到了正在放羊的张姓夫妻。

非常意外的是,问起尖峰寨的所在,这对夫妻竟都茫然不知。张老汉指着对面的一座山梁说:“那里倒是有一座山寨,但没听过尖峰寨的叫法,只晓得那是一座老山寨,叫做美美寨,据老人讲,以前是棒老二娶山寨娘娘的地方,说是娶了好几房娘娘。”

美美寨的传说一下点燃了众人的好奇心。张老汉走进一处柴草岔道,指了一条上山的小道,说:“这条小路可以直接到美美寨,但那个寨子早已荒废,现在连我们都不会上去了。”队伍沿着林间小道一路上行,路旁杂草丛生,荆棘扰脚,果真很少有人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几块散落的巨石拦在众人面前。螃蟹一马当先,双脚蹬着巨石间的缝隙,靠着手足肌肉的力量,徒手攀爬而上。到达巨石顶部后,螃蟹放下一根绳子,大家借力才越过这个障碍。

再往前走了一段路,不远就看到了废弃的寨门。寨门被杂草树干所堵塞,无法通行,我们只能从较矮的残墙攀爬上去。山寨规模不大,低矮的石墙围绕着相对平缓的山顶,几块巨石立在寨墙边的悬崖前,看上去似乎是以前的瞭望塔。在一处墙角,我们发现一处疑似水井的石洼,杂草间还有清澈的泉水渗出。小钩子蹲下来,在杂草间一阵拔弄,无比遗憾地说:“哎,没得鱼。”

左右页图:得见美美寨的真容纯属此次徒步的意外,队伍原本是奔着计划中的尖峰寨去的,但GPS导航却将众人指向了悬崖之下,我们在附近遇见当地乡民才得知美美寨之名。

大家在古井旁边解决了午餐,顺便还补足了水源。顺着寨墙的痕迹行走,看到一处有两个石墩兀起,貌似以前寨门的基脚,隐约可见石墩间一条石板道顺坡而下,坡度非常陡峭。队伍沿着这条小道一路下行,走到半坡就看见了田园和耕地。因为地图标注的问题,尖峰寨已经找不到了。我们沿着铁锋山另一个方向朝回走,准备找寻另一座叫做“天子城”的寨子。

经过2个多小时的行进,队伍终于到了地图上标注的“天子城”的地方。但这里除了大片的次生林和半坡的田园耕地,并没有修城建寨可依托的险要地形。走到一家农舍,问了一位姓吴的乡民,才知道地图上又标错了,天子城现在叫做天生城,在万州城边的另一个山岭上。这时,寒冰跑过来想夺过我手里的地图扔掉,骂骂咧咧地说:“这是什么玩意儿,骗了我们无数次!”

经过商议,我们还是决定前往天生城,并将它作为此次徒步的终点。越过一条骆驼背形状的山梁,我们先是到了一个叫“鸡哈寨”的地方。寨子里有不少当地民居,但城墙显得非常破败。继续前行,从鸡哈寨下到雷打石,经过教贤坡,过纸房溪,山势雄奇的天生城已在眼前。山寨平地隆起,四面悬崖,陡峭如削。沿着陡直的步道蜿蜒上行,石阶一直通到山顶的寨门。

左右页图:出行前,我们规划的徒步终点是在天子城,但地图再一次欺骗了我们,众人到达地图上标注的天子城后,发现是一片次生林,无奈之下,我们只有辗转到了天生城。

进入天生城,平时话少却喜爱研究历史的队员沧海告诉我们,天生城也曾和钓鱼城一样,在蒙古铁骑的强烈攻势下,坚守川东35年,其悲壮激烈堪与钓鱼城之战相媲美。现在的天生城上城门还保存完好,平阔的城中平坝上至今都是当地人耕种的庄稼地。只有那口永不枯竭的老井,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老建筑的基脚,仿佛还在默默诉说着过去发生的故事。

站在天生城的制高点极目远望,浩荡的长江和整个万州城尽收眼底,想到更远处的群山间刚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成就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下了天生城,我们一行6人走到一处农家开的露天餐馆,大家点了几大盘农家菜,好好犒赏了自己一番,也算是为这次的徒步之旅划上了完整的句号。

小贴士

铁锋山穿越攻略

铁锋山上一些偏远的山寨往往隐藏在悬崖绝壁之间,需要在密林深处穿越或露营,请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携带质量较好的帐篷、防潮垫和帐篷灯;

2.必须的备用药品:花露水,跌打药,止血贴,活络油,绷带,消毒水;

3.穿的鞋子鞋底一定要硬,一般买大一号的登山鞋,然后垫1到2层的鞋垫。一定记着穿长衣长裤,防止荆棘、树、尖刺的刮伤;

4.储备牛肉干,巧克力和压缩饼干等高热量食物;

5.迷路时可能要走夜路,一定要保证手电筒电量充足,最好有备用电池。

高原

行者简介:高原,男,重庆市九龙坡人。2007年开始徒步,从不自觉的随意行走,到现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徒步穿越,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挫折和痛苦。从名川大山到荒山野岭,靠着不知疲倦的脚步,收获了太多大自然的馈赠。目前正着眼于探索巴渝大地上许多鲜为人知的风景,期盼着阅读更多的人文景观,发现更多的精彩线路。

行者感言:

在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中,城堡山寨似乎早已成了古老的名词,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果不是一群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不怕道路的艰难僻远,翻山越岭,去寻踪揽胜,寻觅经过岁月沧桑还留存下来的残墙剩瓦,这些历史遗迹也许会永远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之中了。身临其境地走在万州大大小小的古寨城堡的遗址上,如同在阅读一本活的地方志,辉煌的历史画面总浮现在脑海之中。这条线路虽不如我走过的许多地方那样险象环生,但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却是所有线路所不及的。有时候,徒步并不只是为了险境,更是为了让身心获得一场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感受。

A Trip to Mount Tiefeng in Wanzhou

猜你喜欢
万州葵花
万州:发展生态经济 书写绿色答卷
古城墙的凝望
万州面的乡愁味
《葵花之门》创作感言
葵花之门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夜晚的葵花
夜晚的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