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针刺丰隆穴干预胃镜检查者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5-09-22 05:58杨洁金小晶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丰隆浮针副反应

杨洁,金小晶



浮针针刺丰隆穴干预胃镜检查者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杨洁1,金小晶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2.南京市中医院,南京 210029)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针刺丰隆穴干预胃镜检查者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针刺丰隆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丰隆穴。观察两组在胃镜检查中的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1.7%,对照组为6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浮针刺丰隆穴能有效减少胃镜检查中副反应的发生率。

针刺疗法;浮针疗法;穴,丰隆;胃镜;副反应;未病

胃镜检查是一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价值较高的途径,能较有效地分辨和诊断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症状。但常规的胃镜检查常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如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不适症状[1]。为寻找减轻胃镜检查中副反应的方法,笔者自2014年3月至9月采用浮针疗法针刺丰隆穴干预胃镜检查患者41例,并与假针刺丰隆穴干预41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为南京市中医院胃镜室患者,在检查期间采用实时分配,入组方法由SAS软件产生,采用系列编号且不透光、密封的信封保存随机分配方案,再根据信封内编号的分配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伴有咽炎7例,无咽炎34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伴有咽炎4例,无咽炎3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咽炎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有胃镜检查适应证的门诊患者;②符合胃镜检查标准,心肺功能良好且生命体征平稳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的语言障碍及认知障碍者;②有严重干扰胃镜检查的合并症者。

2 治疗方法

胃镜检查前,由专门的观察者询问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并作详细记录。两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喷雾进行咽部表面麻醉及胃内祛泡处理。

2.1 治疗组

取双侧丰隆穴。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0.60 mm×52 mm浮针距丰隆穴6~8 cm处沿皮下迅速平行进针,针尖直对丰隆穴刺入约1.4寸,要求进针手下轻松,手指无阻力,不引起局部疼痛及酸、麻、胀、重感,做扇形运动3~4次。扫散结束后,拔出针芯,留置穿刺针管,然后用胶布固定。15~20 min后施行胃镜检查。

2.2 对照组

取双侧丰隆穴。患者取仰卧位,在穴位处以针管对患者进行诱导,轻微刺激后用胶布覆盖。15~20 min后施行胃镜检查。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3.1.1 疼痛评分标准

参照国际通用的4分量表进行评分。

0分:无疼痛。

1分:偶尔感觉疼痛。

2分:有疼痛,尚能坚持。

3分:有疼痛,较严重且不能完成胃镜检查。

3.1.2 恶心、呕吐疗效标准

0级:无恶心、呕吐。

Ⅰ级:恶心、呕吐出现 1~2次,呕吐量<50 mL。

Ⅱ级:恶心、呕吐≥3次,呕吐量≥50 mL。

Ⅲ级: 恶心、呕吐多次,伴有流泪、咳嗽、躁动等不适症状。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分析。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疼痛评分经分析,<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n)

3.3.2 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1.7%,对照组为6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分级比较 [n(%)]

注: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关于胃镜检查副反应发生的机理,徐灿霞等[2]认为,胃镜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对咽喉及上消化道内壁的物理刺激引发咽反射和张力反射,产生恶心、呕吐、流涎等症状;同时,它又是一种心理性应激源,通过内分泌途径导致一系列心理及生理反应和损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针刺治疗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广泛的调节作用,包括促进机体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进而提高痛阈,降低机体对外界机械性刺激的反应;双向调节内脏植物神经的功能活动,减弱冲动的传导,进而最终达到有效地减弱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的目的。针刺相应的穴位可通过穴位的特异性来调节经络的整体功能。而经络具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特性,针刺可使清浊之气得以正常升降,调整胃腑的上逆之气,六腑以降为和,则胃镜检查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能够自然消除。

浮针疗法是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新方法[3-4],其治疗原理是调节神经和体液系统,是一项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新技术,它与中医学的十二皮部理论密切关联。《素问•皮部》:“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位于人体的最外层,属于机体的卫表屏障,浮针进针于皮下,其作用在浅筋膜层,不深入肌层,以重叠扫散、动静结合为治疗手段,起到了调和脾胃、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的功效。故而,浮针可以运用于胃镜检查中,发挥理气镇痛的作用。

丰隆穴首见于《灵枢•经脉》,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水谷精微的运化、和胃降逆、调理气血、健脾化痰、利气宽胸、祛痰开窍、醒神定志等功效。针刺丰隆可疏通表里两经之气血,即“一络通二经”,因此它不仅能治本经病,还可治表里经病证。胃镜检查中出现的不适反应病机主要为胃气失于和降,针刺丰隆穴可调理脾胃升降之气机,有效缓解胃镜检查过程中产生的恶心、呕吐、腹胀、嗳气、呃逆等胃肠道等不适反应。王秀汝[5]以丰隆穴为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呃逆,疗效明显,亦是根据此机理。

目前解决胃镜术中的不适多采用全麻的方法,但镇静麻醉药物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4%,相关死亡率为1/2000~20000,无痛内镜术的禁忌证有15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其禁忌证,而且其操作过程需麻醉师、医师、护士共同参与,导致价格昂贵,局限了无痛胃镜术的运用。浮针为胃镜检查镇痛的新方法,可有效缓解胃镜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反应,且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反应少,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1] 陈永斌,陆青,兰爱珍,等.针刺干预胃镜检查反应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9):685-686.

[2] 徐灿霞,邹惠芳,沈守荣,等.胃镜检查中应激反应的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22-824.

[3] 符仲华.浮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9.

[4] 周娟.浮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26-828.

[5] 王秀汝.丰隆穴为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呃逆18例[J].中医药学刊,2001,19(6):632.

Clinical Study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in Gastroscopy Side Reaction by Superficial Needling at Point Fenglong

YANG Jie1, JIN Xiao-jing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2.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uperficial needling at point Fenglong on gastroscopy side reaction. Methods Eighty-two gastroscop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40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gastroscopy and superficial needling at point Fenglo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gastroscopy and sham acupuncture at point Fenglong. The pain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gastroscopy. 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was 31.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5.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Conclusion Superficial needling at point Fenglo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astroscopy side reac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Superficial needling therapy; Point, Fenglong; Gastroscopy; Side reaction; Before sickness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5.0433

2014-10-26

1005-0957(2015)05-0433-02

杨洁(1989 - ),女,2012级硕士生

金小晶(1960 - ),男,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丰隆浮针副反应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豁痰要穴丰隆穴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祛痰湿降血脂的丰隆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