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2015-09-22 04:14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乐理欣赏课鸭子

编号:G40(2015)1-03-02

作者: 刘 璐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已多年,从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教师将音乐课等同于简单的歌唱课,或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认为音乐和唱歌是一回事。其实不然,音乐更重在“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赏”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重视自身专业发展。

作为音乐专业的教师,不能全部照搬他人的思想与教法,而是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创新,遇到问题能积极解决。《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是这样定义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的阐释,理解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不断的充实完善自身的音乐修养,积极大胆地钻研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不要停下自身学习的脚步,音乐专业技能如长时间不练习,将面临大步倒退,这必将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唯有勤加练习,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如教授《牧童短笛》一课时,先用钢琴规范完整地弹奏一遍,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聆听兴趣,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乐曲之美,同时也带动学生对钢琴的认知与喜爱,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其次,变“废”为宝,寻找身边的“小乐器”。

不可否认地是要扎扎实实的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基层的音乐教师有非常多硬件的限制,学校所能提供的乐器少之又少,这就使很多教师感到“有心无力”,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欣赏课的教学,这也成为了不上欣赏课或将欣赏部分草草带过的重要原因。其实教育是发现的过程,教师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一张废纸即可成为吹奏乐器,铅笔和文具盒合二为一即可变成打击乐器,可乐瓶装米做沙锤,啤酒瓶盖穿起来做摇铃等等。例如在教授《鸭子拌嘴》一课中,可让学生拿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感受音乐营造的不同情境。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这样做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巧妙的解决了无打击乐器的尴尬。

最后,将乐理知识生活化。

乐理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学生乐理知识掌握参差不齐,使得很多老师备课时非常“头大”,备课不全面,影响上课效果,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欣赏课的教学。如果能把复杂的乐理知识生活化,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听懂接受,这就为上好欣赏课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北关小学 710500)

猜你喜欢
乐理欣赏课鸭子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