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教学人性化课堂教育理念与途径研究

2015-09-23 08:37颜兵兵史立秋殷宝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人性化

颜兵兵+史立秋+殷宝麟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由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而言,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归根结底,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缺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应是教育人性化、人本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性,顺应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健康的人。未来课堂是一个由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构成的泛在学习环境,通过使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技术和策略构建满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1-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变革。笔者基于人性化教育理念,探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人性化课堂设计的有效途径及其深远意义。人性化教育重在以人为本,具体的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遵循教育规律,谈古论今,继往开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究教育、教育对象的特征,制定教改方案并加以实施。

一 人性化特征构成

1 教育者的特征

教育者应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教学经验表明,愚者在突破相对自身而言的知识壁垒后,其进步的速度与持久力要远大于贤者。尤其是在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浪中,更应该给予愚者更多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人性化。

教育者应审时度势地运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应当提倡“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启发教育,在此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对于高等工程教育而言,在紧跟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标准的同时,探索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二者均需教育者革新教学方法。

教育者应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内容当中,坚持“德智体群美”,倡导“德”与“群”,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教育者应以明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健康的人。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其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求是相统一的,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

2 受教育者的特征

受教育者应端正学习态度。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踏踏实实、专心致志,要知难而进,做到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再者,学习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受教育者应掌握学习方法。要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为基础,更要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提倡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将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融会贯通,精益求精。

受教育者应辨析学习内容。重在博广,兼顾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的学习纲要。在博学的基础上,抓住学习的根本。

受教育者应明确学习目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即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不能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 人性化课堂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死读书,高中阶段高强度的题海战术已引起学生恐学、厌学甚至逃学、辍学,进入大学课堂仍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予以学习,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以充分的调动,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习进程中至始至终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摆脱出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己拥有的空间去探究、协作、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将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乐于展现自己、乐于发展自己的舞台,使其成为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合理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指导、监督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将课堂设计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呢?基于目前国内外教育者对慕课(MOOOCs)[3]、翻转课堂(SPOCs)[4]等学术研究与案例剖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均应以数据为核心,采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加以实现。

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每门课程设计知识点结构图,明确各知识点逻辑关系,引入“游戏机制”,设立等级模式,将章节转变为“级别”,将作业转变为“任务”,从课时分配环节中“谦让”出部分学时给学生自我学习。学生在“游戏机制”中担任各自角色,通过完成各项“任务”获取各类徽章,提升自身等级,追求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促使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走进第一课堂的学生能够“爱学、乐学”。

利用计算机技术为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影像资料,链接于知识结构图中,让学生在第一课堂外根据自己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节奏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一依靠具有科技含量的教学影像资料的客观事实,摒弃了对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同一节奏授课的弊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随后安排课堂研讨、案例分析与综合训练环节,“学以致用”,让学生重返课堂进行学习交流与协同合作,拓宽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有效渠道,勇于“不耻下问”,增加了师生教学时间比率,该比率可作为人性化教学的一个评价指标。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备课、职称评聘等方面,也许仅有5%的时间真正与学生在一起。与传统教育相比,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印证了人性化教学理念。

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每位学生设计知识点学习进程监测图表,用红、黄、蓝3种颜色分别标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判),用柱状图记录学生学习每个知识点所用时间,用网络结构图展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等。教师可以依据上述数据全面、快速、准确地定位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攻克学习进程中遇到的疑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师的辅导答疑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总之,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只能以同一节奏在课堂上“填鸭式”教学;课堂改革后,教师只需讲解课程知识点的体系结构,可以集中精力阐释重点与难点问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综合训练环节为学生服务好。同理,学生走进课堂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乏味”的讲解,任由“摆布”,而是主动请缨,积极应战,攻克难关。这种教育模式也为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走进大学课堂的求知者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笔者相信,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课堂设计教学模式必定会铸就教育全民化、教育全球化。但同时也要指出,上述课堂设计的各个要素涉及到教学管理、网络开发、视频制作、社会监督、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要得到学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社会各行各业技术人士的支持、学生家庭人员的监督与配合,一定是集全社会之力量才可快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8):91-97.

[2]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远程教育,2010(4):27-33.

[3]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9-34.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2013,19(1):58-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人性化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