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记忆

2015-09-23 00:04黄朱清
铁军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邮新四军日军

黄朱清

城市:常熟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朱万才

在古城常熟,彭根华推荐走访朱万才。

彭根华是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他说:朱万才打过高邮战役。

研究会里有位摄影家协会会员,叫孙蕾,去年访问过朱万才,她笑言:老人九十了,身体好,记忆力好。孙蕾自荐和朱万才约定时间,一同去采访。

常熟老城的山前街82号。这是一个幽静的小院。我们见到朱万才,老伴也在。老伴是常熟人,原来是棉纺厂的工人,比丈夫小7岁,育有3子1女。晚年时光,老俩口知足乐观。朱万才身板很硬朗,精神抖擞,不夸张地说,他说起话来,声如洪钟。

朱万才是镇江人,1925年7月生。1944年,19岁的朱万才参加了新四军。

他在一师警卫连里当战士,因警卫工作的缘故,常见到师里的领导。他回忆说:“粟裕、张鼎丞、邓子恢、刘先胜、钟期光等领导,我时常见到他们。”保卫师部,有三道关:第一道是警卫连;第二道是侦察连,穿便衣;第三道是警卫排,全是贴身警卫。朱万才说,警卫连坚守第一道关,肩上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马虎和懈怠,人人要以生命保护师部的安全。

问起攻打高邮,朱万才说,这是1945年的事。

高邮,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南临长江,中贯京杭大运河。秦王嬴政于公元前二二三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又称秦邮。高邮是中国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迄今已有七千多年文明史和两千多年建城史,曾是“烟火万家、行旅如织”的重镇,史上称之为“江淮首邑”。

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军无条件投降。国民党顽固派支持纵容敌伪,征用民工在高邮城外筑起城垣,又修筑炮楼、碉堡。日伪军自恃高邮城地形险要,还有国民党军撑腰,对华中野战军令其投降的通牒不理不睬。12月19日晚,新四军部队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战场上,先对高邮外围展开攻势,包围日军3天,敌人拒不投降。朱万才是师部独立营二连战士,分在突击组,他们从高邮城的北门突击,第一批队员借助梯子登上城墙,遭到敌人堵截,伤亡很大。朱万才是第二批突击队员,这个突击队改变对策:快登上城头时,先向里头仍手榴弹,趁敌人慌乱之时迅速进城,又遭日军顽固抵抗。新四军突击队员们与敌展开白刃战,短兵相接拼刺刀。朱万才气盛胆大,把满腔怒火和仇恨凝聚在枪刺上,乘敌不备,刺死1个日军。他与战友并肩作战,一路冲杀,把日军包围在城里的城隍庙,一下俘虏80多名日军,还有一批伪军。

12月26日,高郵城日军缴械投降。高邮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仗,给了拒降日伪军以“最有力的教训”。这一仗,为改变华中南线战略态势和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结束,朱万才参加打扫战场,主要清点敌我伤亡情况和缴获武器。

随着战斗硝烟的散去,朱万才知道:就在高邮城的一座礼堂里,受降仪式正在举行。抗战打鬼子,盼的就是这一天。日军投降了,部队要把被俘敌军押到后方去。高邮依傍着运河,朱万才所在连队,执行警戒押送俘虏兵上船。在这个时刻,欢呼胜利的老百姓,对日伪军恨得咬牙切齿,有的忍不住伸手打鬼子。朱万才看在眼里,就向群众宣传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这一幕,他至今烙印在心间。

打完高邮战役,朱万才随新四军八支队行动。朱万才在三营八连,战斗中不幸负伤,荣立了战功。解放战争接踵而来,他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一路征战,舍生忘死,用热血和生命换取了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朱万才随部队出征,直到1958年回国。此时,朱万才在二十三军二○五团任连长。后来,朱万才转到地方工作,任过常熟糖烟酒公司副经理、常熟生产资料经营公司副经理,1985年12月离休。

接受采访时,话及日本否定侵略历史,朱万才动怒放言:“需要我上前线,我的身体还能拼一下”。高邮一战,老人记忆犹新,抗战经历虽短,朱万才对这一仗刻骨铭心。与我们告别前,他找出自己的证书、勋章和战争纪念品……

朱万才的记忆里,是自豪,是光荣,是革命气节。

记者感言:时光流逝快70年,朱万才没有忘记高邮,当年与日军拼杀过的战斗、战场,依然历历在目。一位抗战老兵,那时候年龄不大,日军肆无忌惮杀戮中国人民的民族仇恨,凝聚成朱万才杀敌的无穷力量和拼命精神。到新四军的第二个年头,就遇上和日军的白刃战,他把流血和死亡抛在脑后,胸膛里只有一个信念:把鬼子打败,把日寇赶出中国去。高邮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落幕之战,是新四军的经典之战,是令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之战。这次战场风云,殊死拼杀,朱万才说,到死都会铭刻在心。这个记忆,是骨气,是志气,是一个新四军老战士血液里流淌的民族豪气。

我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八年抗战,硝烟弥漫,三千多个日日夜夜,血和泪,生和死,是万万不可以淡忘、遗忘的。中国富了,民族强了,然而,今天的天下很不太平,很不安宁,世界上妄图豪夺别国利益的豺狼还在,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增强忧患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朱万才的高邮记忆,是一个示范。

(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高邮新四军日军
夕照高邮湖
画说铁军:高邮受降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我的家乡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