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说人性是复杂的

2015-09-25 08:31王海清
世界文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波洛哈里森女仆

王海清

《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又称《大侦探十二奇案》《波洛探案集》(The Labours of Hercules),是阿嘉莎·克莉丝蒂以波洛为主角的十二个案件组成的短篇小说集。在前言中,阿婆介绍了波洛办理这十二个案件的原因: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力量、勇气和智慧的化身。波洛认为他与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同名,二人都以为民除害为己任,都是为社会造福的人。因此决定退休前要仿照那位大力士斩除十二妖孽为民造福一样,解决与妖孽相关的十二桩案件,希望凭自己的侦探壮举在犯罪史册上留下他抗击犯罪的伟大功名。

在这十二个侦探故事里,大侦探波洛解决的不再是上层或贵族的巨额财产谋杀案或者轰动一时的重大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为民解难,为民除害的小案件,因此更具有亲民色彩,表达了大侦探波洛在解甲归田之前,要为民办好事,留名千古的想法。而在第二篇:《勒尔那九头蛇》中,波洛清晰的头脑、异于常人的侦讯技巧以及大胆的假设和猜测,他对人性的洞悉,对心理的超强推理,这些智慧和才能在这个案件上有更鲜明的体现。

从逻辑学的角度切入侦探小说,研究其判断模式、推理方式和思维规律是现今研究侦探小说文本较为崭新和独特的视角。通过波洛对一起杀妻谣言案一系列寻幽探秘的追踪与分析,一方面可以启发我们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领悟心理推理的生动和有趣;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领悟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这个案件中,村子里一位医生常年有病的妻子一年多前病死,村子里谣传是医生毒死了妻子。老实而又富于忍耐精神的医生,为毒妻的谣言所困,到了难以承受的境地,来向波洛求救,波洛见其可怜,接受案件,想像那位古希腊的同名英雄赫尔克里斩断勒尔那九头蛇一样,帮助医生斩断谣言的魔头,还他以清白。

在这些故事里,审案(问话)仍占非常大的比重。波洛就是通过对话了解了案情,并以此作为心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的依据,最后找出凶手,并说明作案动机。

这部作品分7部分:是由波洛分别与6位涉案人的对话为主构成的。

第一部分是与医生的对话,

第二部分是与简小姐的对话,

第三部分是与老处女李泽兰小姐的对话,

第四部分是与哈里森护士的对话,

第五部分是与女仆贝特丽丝的对话,

第六部分是与凶手对证与取证过程。

第七部分是最后案件的分析和推理过程,并揭示了最终的凶手,其作案方式和作案动机。

故事开始,医生来向波洛求救,波洛在对话中了解了基本案情,其妻长年患有胃溃疡,一年多以前病死,二人感情并不好,村里谣传是他毒死了妻子,死前妻子还雇佣了一名护士和一个女仆。然后波洛马上明白了医生毒妻谣言背后的深层原因:肯定是他与一位女士相好。并断定谣言内容:医生毒妻为了与那位女士结婚。并预料谣言传播途径:肯定最先是由妻子生前的护士或女仆之类的人传播的。

波洛通过强大的心理推理搞清楚了谣言原因、谣言内容、谣言传播途径之后,问医生:“那位女士是谁?”

医生本来想让波洛帮助查清谣言,但却不想让他喜爱的人受牵连,因此对谣言有所隐瞒,只说了谣言的一半,没说全部内容。波洛基于人性的强大心理推理立刻回答了医生:“难道你认为我不了解女性的心理吗?村镇里的流言蜚语一向是植根于两性关系上面的。一个男人如果毒死他的老婆肯定是为了要跟另外一个女人结婚,闲话便由此而扩散开来。这是最起码的心理逻辑。”

在强大确凿的心理证实面前,医生只能坦白那位他爱恋的人是他的药剂师:简小姐。这为案情的进一步调查打开了突破口。然后波洛与仆人来到小村子调查这个杀妻谣言案,希望澄清事实,还医生以清白。波洛办案的思路是要追查谣言的源头。即:谁是首先散布谣言的人?

波洛办这个谣言案的策略是:假戏真做,以假当真的办法,来到村子,让村里谣言受众认为这个谣言是真的,医生确有杀妻的重大嫌疑,他就是来调查此事的,因此使谣言受众相信,会提供相关证人来辅佐侦探证实谣言的可靠与真实性,因此他就能一路下来,不断缩小包围圈,能够最后重点锁定谁是造谣者。

从推理逻辑上讲,波洛采用的是假言判断模式推理,即:先假定谣言是真的,是丈夫毒妻杀人案,然后调查取证,最后找到造谣者,找到谣言漏洞,说明原因,澄清事实。

从推理思维上讲,波洛采用的是一步步的回溯推理思维方法,即由本溯源的思维路径。即由谣言结果——谣言传播者——谣言制造者。找到根源,找到造谣言人,就能知道谣言的动机和原因了。

波洛以上面的假言判断推理模式和回溯寻根溯源的推理途径为策略,踏上了乡村调查谣言之路,他通过相继走访和询问涉案人的对话方式,了解案情,为其心理逻辑分析作材料积累。他的问话是高妙的,通过他的问话得到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下一步心理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并还原事情真相。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常年办案的老侦探,他对涉案人一般采用“察言观色”的方法。首先是“观色”,通过其外貌、神态,了解其性格、为人。而最关键的是“察言”即通过与对方交谈问询,查出对话中的真实与谎言以及更多的涉案信息。他的高超的问话策略大致体现为:试探、误导和谎言。其中试探和误导相互使用,不留痕迹地把听话人引入歧途,结果使听话人产生误解或受骗上当。

波洛到村后,最先拜访了谣言的直接关联者、涉及人和受害者:药剂师简小姐。简小姐为人漂亮,性格直率,由于受到谣言的侵害,为人警惕性很高,对侦探态度冷淡,她真实而又坦率地回答了村上谣言的内容,她与医生相互爱恋的真实感情,但由于谣言的影响,她让医生死了这辈子娶她的心。在名誉、人身、情感上她受尽了谣言的伤害,波洛从她那里了解到,老处女李泽兰小姐是那个传播谣言最厉害的家伙。

通过简的告之,波洛来到谣言传播漩涡的中心,最恶毒的李泽兰小姐处,在此他充分利用了假戏真做的假言推理策略和语言误导之神功,为调查的进一步推进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他神秘兮兮对李泽兰小姐说他是内政部派来抽查此案的人。言外之意让这个老处女相信其传播的谣言确有其事,果真如此,取得了她的信任,并与她想法一致。因此她很快提供了谣言的来源和出处,来帮助侦探验证这个确信。在对其女仆的问询中,波洛更是使用误导的语言策略,使之信以为真:“那位大夫真把太太杀了吗?”主仆二人因此都深信不疑,并说出了谣言的出处,为谣言的来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她们相信医生毒死妻子是因为她们听了那家人的护士和女仆的话才相信的。她们的语言和态度使我们认为确有其事。

波洛就是用假设方法和误导的语言策略,从谣言漩涡深入潜底,捕捉到了谣言的源头:哈里森护士和女仆贝特丽丝。

他先拜访了哈里森护士。护士给波洛的印象是年近四十,仍然很漂亮。她有圣母玛丽亚那样安详的气质,长着一双动人的深色大眼睛。她耐心地注意听波洛说话,然后慢慢回答。表面性格温和,表现是标准的案件旁观者和质疑人的样子:一脸的忧愁和困惑表情。

当得知波洛来意,她明明知道谣言是从她这儿而起,还装好人说她还曾尽力制止此事,但没一点效果。波洛不愧心理专家,没有被她迷糊,进一步追问:“可是这些谣传想必有它的起因吧?”面对她的困惑和摇头不予回答的不合作态度,波洛再次采用误导语言策略,给予其心理暗示:“可能由于大夫跟他的太太感情不和引发谣传吧?”言外之意是丈夫恨妻子,而引发杀妻谣言。

面对误导,在心理学上,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式,误导就好像给人的思维领到了一个岔路口,因此人的潜意识纠错功能马上就表现出来,纠正错误,使思维回到他认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护士马上表态:“不是。医生对太太一向非常亲切周到而且耐心。”并且进一步提供事实:太太是个非常难以相处的女人,总是不满意,没完没了地要求大家同情她、伺候她,有时并不完全合情合理。而波洛继续采用试探和误导的语言问询策略:“你是指她过分夸大了自己的病情吗?”那位护士点点头。“是的。她身体欠佳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的想象造成的。”波洛通过误导的语言策略和语言陷阱,使护士在证实医生妻子有着极难相处的个性和无事生非,夸大病情的行为的同时,了解到最关键的一个事实:其妻的病并未严重到足以致死。

波洛的假设性问话和语言误导的逻辑是:丈夫恨妻子,是其杀妻谣言的原因。护士解释,这不是谣言的原因和内容,并且告之丈夫尽职,不好和责任在妻子的一方。在此,在语用学中的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上,她顾了“质量准则”,不幸却违背“数量准则”,即:为了证实妻子的人品,说她为人讨厌,用了她夸大病情,并以得病为由无理取闹的证据。符合“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但同时使听者得知了另外更多的一条信息,即他妻子的病情并非严重到足以致死的事实。这意外多出的信息,就违背了“数量准则”,会话对方给了听者多于提问者的信息。因此,在波洛的误导的语言陷阱中,她顾此失彼,证实了不是丈夫对妻子的矛盾,却意外透露了其妻病情的真相。

这引起了波洛足够的重视和警觉,波洛意味深长地说:“可她还是死了……”言外之意,虽然病情是夸张的,不足以致死,但她还是死了,不是病死,这又是怎么死的呢?只能是被害死。波洛盯视着她一两分钟。在波洛的强大攻心战中,她显得困惑不安,明显地犹豫不决,因此加重了波洛对她的疑虑。

然后波洛又问她:“我想——我敢肯定——你确实知道这些误传的最初起因吧。”波洛用“我想——我敢肯定——你确实”的句式,不惜打破语用学上著名的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用为数众多的,一步紧似一步的确定性语气,误导她,使她确信波洛一定知道她是谣言来源。因此她脸红了,并复述了医生妻子去世前,她听到医生和简小姐在饭厅里合谋害妻,并说事后结婚的对话。然后她又开脱自己,说厨房门开着,是女仆贝特丽丝偷听并传播出去的。而又在波洛试探她要开棺验尸时,她起初惊慌,最后面容舒展,十分赞同。

而后波洛又到据说是谣言的另一个制造者的女仆那里,他同样采用误导的方法,说女仆偷听到了医生与简的对话,因为人的思维定势和潜意识的纠错心理,女仆一再坚定地否认她知道谣言内容,也断然否定偷听的举动。这让波洛更加确定女仆不是谣言制造者,为日后推断护士是谣言制造者的准确心理推理奠定了坚实的依据。

另外,他还继续假戏真做的伎俩,用误导的方法,试探女仆:“那你听说过砒霜下毒吗?”言外之意让女仆相信医生妻子是被毒死的,女仆在误导面前信以为真,并说出了她怀疑是简小姐投毒。并说出证据:她记起哈里森护士针对简小姐的怪异举动,护士将简小姐给夫人配的药水倒掉,换上自来水,还曾经将简小姐给夫人沏的茶倒掉,换上新水。这些误导,使女仆说出的事实表现了对简小姐质疑,无意之中却揭示了哈里森护士对医生妻子长期的“特殊护理”和下毒的机会和手段。

随后,在验尸结果出来后,护士找到他,急于知道验尸结果,波洛告诉她死者是砒霜中毒,那就真像谣言所传,凶手肯定就是医生了。他明明知道医生不是凶手,但却继续假戏真做,将计就计,用谎言迷惑护士,护士马上就为了陷害情敌而指涉简小姐,对波洛说出了简小姐粉盒装砒霜的谣言。由此,波洛进一步确定护士是真凶,她在栽赃陷害简小姐,为下一步粉盒取证找到了依据。

以上就是大侦探波洛问询取证的真功,试探,误导,谎言是波洛布下的一个又一个语言陷阱,在这些陷阱中,真正的凶手往往顾此失彼,漏洞频出,落入其中,而无辜者则能证实自己的清白。

波洛从追察谣言源头的思路出发,追本穷源,不断缩小包围圈,最后确定谣言者是谁。并采用回溯法和假言推理,首先采用假戏真做的策略,以假设真有此事为基础,按照假定条件推导出结果,并用回溯法由已知推到未知,两相结合,由实际检验,不断修正,最终推导出事情的真相和原貌。他从谣言的现状,谣言的受害者,找到谣言的散播人,又追到谣言的制造者,并经由其心理分析和推断,掌握了谣言生成的原因。一路下来,收获巨大,更令他不虚此行的是,在假戏真做中,不仅发现了谣言制造者,揭穿了谣言的心理错误和事实上的显而易见的错误,而且还有更重大的发现,他从女仆那里回来后就对自己的仆人做了指示。同时他也很有把握和信心十足地给内政部的人打电话,让他们开棺验尸。到此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波洛已经确定这不再是个谣言案,而的确是毒杀案,凶手就是哈里森护士。

在最后的“罪行听证会”上,是波洛最得意、最精彩的时刻,一切都会随着波洛的心理分析和推理而真相大白。波洛微笑着对简说出了他判案的思路以及心理依据:“我要抓到那个事态源头。是谁首先散布那谣言的?不久我就发现这事的制造者是哈里森护士。我便去访问她。”以上是波洛的办案思想。

而他找到凶手的心理推理依据则是“哈里森护士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女人——聪明而且通情达理。可她立刻犯了一个大错误——她向我重复了一段她偷听到的你跟大夫的对话,从心理逻辑上来看,那根本不大可能发生。你如果跟大夫一起策划要害妻子,你们俩都很聪明,不会敞门说话,那很容易让人偷听到。再者,那些认为是你说的话根本跟你内心性格一点也不符合。那是年纪更大些、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说的话,更像是哈里森护士本人在那种情况下会说出来的话。

“那当儿,我判断这件案子十分简单。我意识到哈里森护士是个年纪不老、相貌也不赖的女人——她跟医生相处近三年——大夫一直很喜欢她,对她的能干和同情十分感激。结果她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如果妻子死了,大夫或许会娶她。没想到他妻子去世后,她发现大夫爱上了简小姐。于是在一阵愤怒和嫉妒的驱使下,她便开始散布大夫毒死妻子的谣言。

“这是我对案情首先的估计。这是一起嫉妒的女人造谣中伤案。但那句平凡的俗话‘无风不起浪,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怀疑哈里森护士除去散布谣言是否还干了别的事。她说的一些话显得奇怪。她告诉我医生妻子病情不重。在我试探性地提出掘墓剖尸检验法时,一开始吓得不知所措。接着——她的嫉妒和怨恨几乎一下子控制了她。让他们去发现砒霜吧——反正那不会怀疑到她身上。这事只会让大夫和简小姐遭殃。后来我叫仆人暗中跟踪她,发现她买了粉盒放到简小姐卧室,并对我说简小姐粉盒装砒霜。于是一切就这样圆满结束了。”

由此可见,波洛的成功办案,不是福尔摩斯的实证推理,而是心理推理的取证模式。二者的区别是:福尔摩斯办案是“放大镜”式的科学理性的严密推理来找出凶手,对于案件现场的调查和基于物证的逻辑推理占了很大一部分。波洛办案总是事后对于案件涉及人的问询,在证词的基础上,对人性、对心理进行挖掘,并进行分析和验证,在犯罪动机分析和心理研究的基础上破解谜团。如果说福尔摩斯揭示的最后谁是凶手,那么波洛最后告诉我们:“他/她为什么想杀人!”

猜你喜欢
波洛哈里森女仆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
听候芦苇发落
超级英雄詹姆森?哈里森
当血液成为无价之宝
爸爸的微笑
Fashion Duck百变萌小鸭
家中有贼
哈里森·福特坠机受伤
冰冷的椅子
女盗贼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