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

2015-09-26 06:28彭姗姗窦银娣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衡阳市衡阳空间

彭姗姗,窦银娣,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

彭姗姗,窦银娣,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本文以衡阳市44个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建立在交通路网基础上的时间成本分析法分析了乡村旅游地的时间可达性,并测算了平均时间成本和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78.57min,空间可达性出现了由西南向东北转好的趋势;(2)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差异不大,可达性最好的为衡南县69.96min,可达性最差的为常宁市88.08min,差距在20min之内;(3)造成可达性差异的原因除了当地地形、交通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外,空间布局是关键,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出现了两个高密度区,还有一个呈 “带状”分布的乡村旅游地链。最后,在空间可达性研究的基础上为有关部门开发衡阳市乡村旅游提出了优化措施。

空间可达性;乡村旅游地;GIS;衡阳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3]。其概念包括了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乡村旅游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兴的旅游方式。目前国内的主要乡村旅游类型有农家乐型、民俗村型、田园风光型、古村落型、果木园林型和观光农场型等。而乡村旅游地则是指具有乡村旅游吸引物的场所,诸如休闲度假村、生态休闲园、农业科技园、森林公园等。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假日经济,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其中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振兴地方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乡村旅游作为衡阳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促进衡阳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规划,衡阳市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旅游产品开发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区域经济水平较低、区域旅游市场协调不够等等。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进行测度,为乡村旅游地的优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可达性不仅可以测度乡村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更为区域旅游空间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因而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可达性研究较早,其中,Hansen最早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并初步测定了可达性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关联程度[4]。此后,学者们将空间可达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应用到区域可达性格局变化[5]、区域经济发展变化[6]以及公共设施可接近性[7]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达性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领域:(1)交通网络结构变迁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8-9];(2)旅游景区可达性测度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10-12]。由此可以看出,可达性研究可待研究的空间较大,作为衡量区域发展可进入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它在旅游开发与规划领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本文正是在借鉴上述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以交通路网结构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手段,以衡阳市44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测算了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并对区域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剖析,为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点数据来源于湖南旅游局发布的《首批517家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名单》中衡阳市的数据。其中5星级的4家,如衡阳耒阳市泉水湾休闲度假村、衡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衡阳市珠晖区白鹭湖生态休闲园、衡阳南岳区烟霞茶院。4星级的22家,如衡阳市耒阳市蔡伦现代农业科技园、衡阳祁东县三圣名士休闲山庄等。3星级的7家,如衡阳县湘西草堂旅游区、衡阳耒阳市仙湖山庄等。2星级的11家,如衡阳县夏明翰故居、衡阳常宁市侨源山庄。因为1星级乡村旅游地的标准太低,在本课题中不予考虑,故一共选取了2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地44个样本点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各乡村旅游地地理坐标在谷歌地图基础上校对完成,个别面积较小的未在地图中找到的乡村旅游地坐标由最邻近的乡村聚落的坐标代替。首先对含地理坐标的地图进行矢量化,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图。然后,以衡阳市各县域为基本单元,以交通网络数据为基础,得到衡阳市交通矢量化地图(如图1)。其中,行政边界矢量数据来自1:25万中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网络数据来自1:20万交通地图的矢量化。

图1 衡阳市乡村旅游地交通路网和空间分布图

1.2研究方法

衡量可达性的主要指标是时间成本分析法,而时间成本取决于交通网络结构和道路等级结构,因此,必须首先界定交通网络结构特征和道路等级结构特征。在可操作性和简易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将衡阳市划分为若干个1km×1km的均质网格点,假设网格内部交通可达性一致,且交通时间成本忽略不计,交通网络结构即可认定为由众多的均质网格点组成。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地理坐标均可找到相对应的网络点,计算其可达性实质上是计算点与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但考虑到道路等级结构的不同,行驶的速度有差异,因此,需要将空间距离转化为时间距离。本文所考虑的道路等级结构构成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其他道路组成,由于铁路在研究区域内影响较小,暂不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行驶速度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设定(如表1)[13-16],对于没有上等级道路的行驶速度统一设定为20km/h。在基本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利用最短路径转化法,可将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距离转化为时间成本,即首先计算出栅格图中通过的各类型交通的时间成本,然后通过叠加分析,计算出任意一个栅格到目标点(乡村旅游地)的最短时间,时间成本数据的计算公式如下[16]:

式中:v为各个栅格中道路等级设定的速度。

表1 衡阳市道路网构成、速度及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分析法综合考虑了交通网络结构和道路行驶标准结构,可以用衡阳市各栅格网络点到乡村旅游地的最短时间成本作为可达性测度的标准,到达各乡村旅游地的时间成本越低,可达性越好,反之亦然。基于上述研究方法,可计算出衡阳市44个乡村旅游地的时间成本,并统计出衡阳市各县市乡村旅游地的总体可达性水平,为区域内乡村旅游地空间优化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2 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分析

2.1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

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分布不均,直接影响着可达性的整体水平,必须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系统梳理。本文所选的44个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衡阳市辖区、衡阳县和衡东县,三区总共有26个,占总数的59.1%,常宁市、耒阳市、祁东县等分布较少(如图2)。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可以计算出衡阳市乡村旅游地集中程度,其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G为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市区乡村旅游地数量,T为乡村旅游地总数,n为市区总数。G取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景区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分布越分散。已知乡村旅游地的总数T=44,衡阳县市区总数n= 8。通过Excel计算,得到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地理集中指数G=38.57。假设44个乡村旅游地平均分布在各市州内,即每个市州的乡村旅游地数量为44/9=4.89,则地理集中指数G=4.89,38.57远远大于4.89,因此,表明从县市区尺度来看,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分布较为集中,也表明了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不均衡。

图2 衡阳市各县市域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占比图

2.2衡阳市乡村旅游地时间可达性分析

利用时间成本分析法,可计算出每一个乡村旅游地到市域任意一个栅格所花费的最短时间,结果如图3和表2。从表2可以看出,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的平均时间成本为78.57min,衡南县的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最好,时间成本为69.96min,其次是衡阳市辖区,时间成本为73.11min,可达性较差的县市为耒阳市、常宁市,平均时间成本达到了80min以上,东县、衡山县、祁东县居中,可达性处在75-80min。从图3中可以看出,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在集中在衡阳市中北部,可达性较差的县市主要分布在衡阳市南部地区。

进一步分析可知,衡阳县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可达性差异与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密切相关。衡阳市属于典型的盆地地形,盆地南高北低,北部虽然有衡山山脉,但是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中部平原岗丘交错,而西南部主要为山岭地形,如南部的南岭余脉塔山、大义山、景峰坳,西部越城岭的延伸熊罴岭、四明山、腾云岭。总得来说,地形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所以可达性也出现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向好的趋势。其次还与交通路网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衡阳市中北部的交通路网分布密度要高于南部地区,北部有G4京港澳高速、G72泉南高速京港澳复线、南岳高速、衡炎高速、岳临高速;国道有107国道、322国道等呈“网络”状分布,南部主要是京港澳高速、岳临高速、107国道。所以北部到达乡村旅游地的方便程度更高,较南部地区时间可达性好。此外还与经济发展速度等有密切关联。但是,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平均时间成本差距不是特别大,可达性最好的衡南县和可达性最差的常宁市之间差距为20min,这主要与衡阳市的行政界限略呈圆形有关。

图3 基于路网的衡阳市乡村旅游地时间可达性图

表2 衡阳市各县市域乡村旅游地可达性平均时间成本差异表

3 衡市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分析

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分析不仅可进一步核实可达性测度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为乡村旅游地可达性结构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此,本文利用核密度分析来表征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核密度分析是通过计算整个区域点要素的集聚状况,点聚集程度越高,乡村旅游地的信息效应、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越强,达到该区域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倾斜政策导向以及旅游资本流入的概率越大,空间可达性程度将越高,反之亦然。本文运用ArcGIS10.1软件Spatial Analyst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44个乡村旅游地进行聚集程度分析,生成衡阳市乡村旅游地核密度分布图(如图4)[17]。

从图4可以看出,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出现了两个高密度区,有一个呈“带状”分布的乡村旅游地链。其中,两个高密度区:一个是处于衡阳县、衡阳市辖区和衡南县交接处,由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庄、衡阳市雁峰区桂竹山庄、衡阳市石鼓区荣盛科技园、衡阳市石鼓区三星田园休闲、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绿色山、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母塘山、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农家乐、衡阳市石鼓区林益休闲山庄组成的“月牙式”分布带。另一个是处于衡东县内,由衡东县四方山森林公园、衡东县金姿休闲山庄、衡东县锡岩仙洞构成。“带状”分布的乡村旅游地链主要分布在衡阳县内,链上的点要素有祁东县三圣名山休闲山庄、衡阳市衡南县岐峰山庄、衡阳万源湖旅游休闲度假村、衡阳县三香农林生态示范村、衡山县白云乡村旅游服务区、衡阳县湘西草堂旅游区、衡阳县织女湖景区、衡阳县夏明翰故居等。这些乡村旅游地可看做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源点,而两个高密度区和呈“带状”分布的乡村旅游地链则可以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核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空间可达性测度的准确性,也为地方政府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图4 衡阳市乡村旅游地核密度分布图

4 基于可达性的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开发优化策略

通过衡阳市乡村旅游地时间可达性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整体可达性一般,均处在60min-90min。要想充分开发衡阳市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必须提高到达乡村旅游地的方便程度,增强区域的可进入性。因此,必须从影响空间可达性最直接的因子——交通网络结构入手,有步骤、分层次的探寻优化路径。

(1)从开发次序来看,衡阳市东北部的可达性优于西南部,乡村旅游地地的分布格局也呈现北多南少的局面,利用这一正相关关系,应该优先开发衡阳市中北部的乡村旅游地,尤其是衡阳市辖区内乡村旅游地应抓住衡阳市创建大南岳旅游圈的历史机遇,利用客源优势,大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努力维护乡村文化基因。

(2)从核密度分布结果来看,对中北部的两个高密度区和呈“带状”分布的乡村旅游地链,首先要增加其内部的交通线,使其内部的可达性提高。客源地主要面向的是衡阳市辖区,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城市居民出游受到时间和经济的双重限制,多数居民选择近距离出游,60min内为多数居民所接受,并且成为围绕城市开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水岭[18],基于此,要充分开发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地,衡阳市交通时间成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压缩20min左右。因此,建设环衡阳市高速、高效的交通路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3)从空间关联来看,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建设既要遵循优势地区重点开发的原则,同时也要重视乡村旅游之间的关联。首先,中北部的两个高密度区与带状分布区之间最好能开通旅游专线,让交通线变成联通各乡村旅游点的发展轴,即形成“点-轴模式”,带动整个中北部旅游经济的发展。此外,不能完全忽略南部地区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地区发展的“涓滴效应”,利用中北部优势开发资源和现有经验带动南部乡村旅游地的发展,从而达到整个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共同发展的目的。

5 结论

本文以衡阳市44个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探讨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路网的时间成本分析法测算了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的时间可达性及差异。结果表明:衡阳市平均时间成本为78.57min,空间可达性一般。其中,衡南县的可达性最好,为69.96min,其次是衡阳市辖区,需73.11min。可达性较差的为耒阳市、常宁市,平均时间成本达到了80min以上,衡东县、衡山县、祁东县居中。从空间态势来看,衡阳市空间可达性出现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向好的趋势。

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分析了衡阳市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进一步检验了可达性测度的准确性,并为乡村旅游地可达性结构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分析结果显示,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出现了两个高密度区,有一个呈“带状”分布的乡村旅游地链。在确定开发时序和开发重点时,必须强化两个核心区域的优势地位,同时,应增加两个高密度区和“带状”分布区之间的交通路网,利用“点-轴”发展模式带动中北部的发展,且不能完全忽视南部山地丘陵地区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南部乡村旅游地区域应努力形成富有特色,可进入性较强的衡阳市乡村旅游地品牌。

[1]王琼英,冯学刚.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1):115-120.

[2]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8(5):125-128.

[3]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36(1):200-205.

[4]Hansen W G.How accessibility shapes land-us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59,25 (2):73-76.

[5]Dupuy Gabriel,Stransky Vaclav.Cites and highway net work in Europe[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1996,4(2):107-121.

[6]Gutierrez Javier.Location economic potential and daily accessibility:An ana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impact of the highspeed 1ine Madrid-Bardelona-French border[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1,9(4):229-242.

[7]Linneker B,Spence N.Roa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effects of the M25 London orbital motorway [J].Journal of T ran sport Geography,1996,4(2):77-92.

[8]曹小曙,阎小培.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3):305-312.

[9]魏立华,丛艳国.城际快速列车对大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分析:以京津塘大都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6):834-837.

[10]钟业喜,刘影,赖格英.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2):208-212.

[11]潘竟虎,从忆波.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J].地理科学,2012,32(11):1321-1327.

[12]靳诚,陆玉麒,张莉,徐菁.基于路网结构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1):246-258.

[13]郑朝洪.基于GIS的县级市医疗机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福建省石狮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6):598-603.

[14]张莉,陆玉麒.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6):1235-1246.

[15]王姣娥,胡浩.基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可达性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951-1961.

[16]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2):179-183.

[17]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1166-1172.

[18]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Study on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Rural Tourism in Hengyang City

PENG Shan-shan,DOU Yin-di,Li Bo-hua
(College of City and Tourism,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Based on?the?GIS spatial?analysis?techniqu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of 44 rural tourisms in Hengyang city and calculated?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rural tourism and integrated accessibility of each town in Hengyang city.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and using Moran’s index,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patial?differences of accessibility for each town in Hengyang city.The study found that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rural tourism in Hengyang city is just so-so.The average accessible time is 78.57min and the spatial accessibility in Hengyang city presents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The difference of accessibility in all of town in Hengyang city is not significant.The best accessible town is Hengnan County,it is 69.96min.On the contrary,Changning County is poor.The difference is between 20 min.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terrain,traffic,society economic.Spatial distributing figures of rural tourism in Hengyang city are unbalanced,Appearing two peak district and one rural tourism Chain.Due to the disparities,the paper gives?an?optimized?method to 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rural tourism.

spatial accessibility;traditional village;GIS;Hunan Province

C912.82

A

1673-0313(2015)03-0169-04

2015-04-2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C630039);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YBB028);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546004);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cx1404)共同资助

彭珊珊(1993-),女,湖南株洲人,城市与旅游学院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窦银娣(198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城镇化。

猜你喜欢
衡阳市衡阳空间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大城衡阳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
中油桃4号在衡阳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