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华医祖”

2015-09-28 01:25刘洪清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1期
关键词:炎帝伏羲神农

■文/刘洪清

谁是“中华医祖”

■文/刘洪清

中国的医学起源于何时,史考至今未有权威的定论。神医扁鹊、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是医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为历代所敬仰。但在信史时代之前的传疑时代,中华医药的发端源于伏羲、炎帝和黄帝。

伏羲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也是我国最早的王。在远古传疑时代,伏羲氏可谓尝药之始祖,还有创八卦和九针的典故。《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伏羲被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上古时期的先民们过着采食野果、茹毛饮血的生活,常因瘟疫不治而亡,炎帝神农为救治子民,尝百草平毒寒温之药性,悟草木涩苦之口味,品药草攻毒祛病之疗效,宣药疗疾,救民于疾病毒伤之中,这就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史记·补三皇本纪》曰:“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古代文献描述炎帝神农发现并利用百草的药性来治疗疾病,肇启了中华医学之源,炎帝神农也被尊为中国医药学的始祖。为纪念炎帝神农在医药方面的突出贡献,中国最早一部药物学专著就命名为《神农本草经》,撰人不详,其成书年代或秦汉时期,或战国时期。全书载药365种,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伏羲八卦》被列为“上古三坟”;又与《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难经》被尊为“易百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为最早统一“中国”的部落联盟领袖,也被后人奉为医家之祖。在中医的起源中,中医素称“岐黄之术”,“岐”是指岐伯,远古时代的名医;“黄”则是指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又名“轩辕氏”。“岐黄”是岐伯与黄帝的合称。从后世所传的诸多史料考证,岐伯是炎帝神农至黄帝轩辕时期一位承上启下的医家,岐伯的老师僦贷季,是神农时代的医家,而黄帝为疗救民疾,亦尊岐伯为“天师”,即天子的老师。歧伯其人其事见诸传疑时代,史籍不详,由此出现了多处“岐伯故里”之争,其籍贯一说为陕西歧山,一说为甘肃庆阳,一说为四川盐亭。

传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薮,是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成书时间无准确年代可考,大约著成于战国时期。汉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说明早在岐伯之前,民间医术相传已盛,《黄帝内经》托名于黄帝、岐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著文,所以《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众多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岐伯的贡献最大,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岐伯也被尊称为我国中医学鼻祖。

中国医药之起源,历来有尊伏羲、神农、黄帝为医神者,有尊伏羲“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黄帝“使岐伯、尝味草目,典主医药”者,无不生动刻画了远古各氏族群体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丰富的医疗实践、医药经验与知识。在远古时代,中华医祖实为一种集体群像,钩沉中国医药之起源,亦由此探源古代医学和医疗保障之雏形。

2014年12月5日,印度阿姆利则,至少11人在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后失明。当地调查指出,进行手术的地方卫生条件恶劣,有病人在术后感染疾病。

猜你喜欢
炎帝伏羲神农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神农尝百草
伏羲画卦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祭拜炎帝 世界华人的信仰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炎帝: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