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2015-09-28 08:15曹丽芬杨二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寒凝针药月经周期

曹丽芬,杨二红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曹丽芬,杨二红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5105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值得推广。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针药结合;疗效观察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并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但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年轻女性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15~34(22.8±3.2)岁;病程6个月~7年(3.7±0.2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妇产科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2],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辨证要点: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得热痛减,痛连腰骶,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甚至昏厥,呈周期性发作,月经量少、色暗淡有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舌黯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1.3纳入标准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接受本治疗的前两周内未服用止痛药、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B型超声检查显示盆腔有异常者或者妇科检查(未婚者行肛检)有阳性体征者(由其他妇科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导致痛经者);以往有痛经发生,但近半年未发生者;月经周期不调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以温经散寒、袪瘀止痛为治则。方取《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加减。具体方药:当归15 g,干姜15 g,延胡索15 g,蒲黄15g,小茴香12 g,没药12 g,肉桂12 g,五灵脂12 g,川芎10 g,赤芍10 g,红花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前3天开始服用,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2.2治疗组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方法。中药同对照组。针刺取穴:气海,关元,水道(双),归来(双),血海(双),地机(双),三阴交(双),次髎(双)。针刺方法:均直刺1~1.5寸,得气后气海、关元、归来行提插捻转补法,水道、血海、地机、次髎和三阴交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 min。经前3天开始针刺,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经的疗效标准[3]。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者疼痛消失,但是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以寒凝血瘀型为多见,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经水临时贪食生冷、内伤于寒,或过于贪凉,或久居阴湿之地,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宫,致使子宫、冲任气血失畅。其病机主要是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4]。故治则为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中药方中干姜、肉桂、小茴香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川芎、赤芍、当归养营活血、散瘀调经;没药、延胡索、蒲黄、五灵脂、红花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临证指南医案》有语:“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针刺取穴:关元是任脉于足三阴的交会穴,且处于胞宫位置,具调冲任、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具有调理肝、脾、肾,活血调经的作用,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气海为任脉经穴,调补一身之气,“气为血帅”,气充则能统血;血海为治血之要穴,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血海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郗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郗穴治血症,可调血通经止痛,是治疗痛经的常用穴;水道、归来位于少腹部,具有温经止痛的功效,针刺水道、归来、地机共奏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之效。次髎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穴。针药结合可以强化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功,使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流畅[5]。为获取更好的疗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避免受寒。临床观察表明,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18.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9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61-62.

[4]张欣欣.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1):15-16.

[5]包诗杰,李凤玲,李成文.王清任应用活血化瘀法知要[J].河南中医,2006,26(9):19-20.

(编辑汤敏华)

R271.11

A

2095-4441(2015)04-0037-02

2015-10-14

猜你喜欢
寒凝针药月经周期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