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再认识

2015-10-07 13:12王志强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选材课文文章

王志强

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写作的规范元素,更重要的是获取核心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阅渎时,学生可以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拓展认识,还可以受到心理与情志的熏陶。因此,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好文章。

在写作中,若我们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故只有在大量阅读中,让学生充分获取语言信息,借助规范的语言实例,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存,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作文语言匮乏、言之无物的顽疾。

那么,如何才能让渎、写二者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呢?

一、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泉

语义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因此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会获得更丰富更规范的信息材料,积累更典范的语言信息。

一要在阅读中探究文章题材的取舍。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从作者当初选材的角度入手。以素材为切人点来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成立探究小组,分头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去感知作者选材的精妙之处。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作家写作的情感,学到选材的基本要领,以后进行类似主题作文时,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

比如,在教授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时,我把“常规”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改动:要求学生根据游记散文体裁的特点,按照游记的线路,找出几个主要场景,如初见草原——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然后我让学生想象一下:老舍去草原,只经历了这些场景吗?学生经过讨论便知:作者还有很多的见闻可以写下来。这时我就追问:要是都写在这篇散文中,把所有的场景都写出来,好不好?学生从选材角度回答:不好,太哕唆了。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如果典型的场景依然还很多,怎么办?学生回答:以全篇文章的需要为主,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楚游记类文章在选材上的经典意义和特点了。有了如此的阅读体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去写作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或者参观游记等题材的作文时,对材料的选择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二要在阅读中捕捉文章写作的生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很快进入阅读的内容里,而忽略了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写作元素。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典型,引导学生生成,切实达到阅渎与写作的密切结合。茅盾先生曾指出:“‘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故学生习作时模仿范文,是践行读写结合模式的一条重要路径。

抓住作品情景,生成写作情景。有些文章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会通过不同情感来描写出不同的情景:或庄重—诙谐,或明快一含蓄,或豪放一柔婉,或简练一丰富,或平实—绚丽……这些都很适合学生仿写。教师可设置一个情景,指导学生生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写作内容。

抓住文章样式,生成写作样本。学习什么文体的课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写同类体裁的作文。学记事文章,就写记事文章;学状物写景的文章,就写状物写景的文章;学科学想象的文章,就写科学想象文章,以此类推。

抓住文章主旨,生成写作方向。课文从哪个方向确定中心,教师便指导学生从类似方向确立作文的中心。如在阅读《牛与鹅》一课时,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那么,根据这样一个立意思路,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写童话《铅笔与橡皮》等作文。

抓住作品结构特点,生成布局谋篇意识。如学过《桂林山水》之后,课文的首尾呼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头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结尾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间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山是“奇、秀、险”,水是“绿、清、绿”。这样的章法很清晰,自然而然就生成了学生的写作结构意识。

抓住作品经典语言,生成语言积累。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他们在积累经典语言的基础上,会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语言学识。如在阅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课时,作者有一段经典感悟:“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快跑几步。虽然那几步很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很大。”这便可作为学生写作的经典积累,以后写作时信手拈来就是了。

二、让写作成为阅读的延伸

在学生的写作中,既有对阅读积累的表现,又具有自己情感的渗透。所以,这种“因写作而引起的阅读”,就是对写作的成品进行评改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写作结果通过评改而促成阅读的延伸。

在以往的作文评改时,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先改后评,到头来费力很大,效果却欠佳。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评改时,教师要想办法挖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写作的不足,从而倒逼学生形成修改意识。

对于每次作文的讲评工作,语文教师都要阅读所有学生的作品,在阅读中总结出学生选材、段落、层次、语言上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类别典型作文的一篇或两篇,作为修改的范例发给每位学生。在讲评课上,首先要让学生阅读这样的范例文章,边读边做标记,划出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或者是自己认为应该修改的地方,或者是自己能够修改的地方。接着才是再次阅读,这时就可以在自己划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做相应的修改了。最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发言,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边巡视边参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从阅读的角度来评论该篇文章立意深浅、布局谋篇以及语言运用情况。然后对阅读结果进行全体交流,得出结论,指出此次作文的特点,以及必须达到而此次未达到的标准。

写作后对阅读的延伸,减轻了教师主观评改的偏见,更体现了学生直接参与、积极活动和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从情感和写作技法上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再认识与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评改过程,学生更容易投入,能更准确地把握写作的一般技法,提升写作的功效。

一个优秀作品的创作必定有着丰富的阅读,无论是书籍的阅读还是人生的阅读。故只有当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观上才会有种诉说的欲望,进而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但反过来,学生只有在写作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从而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吸取有益的营养。可见,阅读与写作互为目的与手段。

今天,我们从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来谈语文学习,就是对语文教师、语文学科、语文学习者的一种再认识。其本意就是:让学生真正有所思从而有所想,并且在具备一定思想底蕴后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猜你喜欢
选材课文文章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选材“碰头”好热闹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开心作文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